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我国物流运输体系加速优化升级,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经济活跃高地,通过强化铁路与港口的深度协同,持续释放海铁联运效能。截至2024年5月9日,长三角铁路已完成本年度海铁联运标箱量超100万标准箱,较去年同期增长显著,并提前达成既定目标。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区域物流网络韧性,更为外贸企业提供了高效稳定的出海通道。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铁路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长三角铁路运营方通过精细化管理持续优化运输流程。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本年累计完成100.4万标准箱海铁联运业务,同比增长8%。其中上海港表现尤为突出,35.1万标箱的运输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20%,创下历史同期新纪录。这一成绩得益于铁路部门精准匹配客户需求,通过动态调整班列开行频次、压缩货物在站停留时间等举措,显著提升了整体周转效率。
长三角铁路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强化了区域物流枢纽功能。双方通过数据共享和流程再造,实现了班列装卸作业与船舶靠离港的精准对接,有效减少货物在途时间。目前两地港口日均到发箱量已突破8000标准箱(二季度数据),形成“铁港直通”服务模式,为机电产品、光伏组件等高附加值商品出口提供了稳定运力保障。
截至当前,长三角地区已开通连接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的海铁联运班列达95条,覆盖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主要城市。该网络不仅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更推动了区域内白色家电、五金件等特色产业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例如,通过“合肥宁波”专列,当地制造企业可直接将产品运输至港口出口,全程时效较传统公路运输缩短30%以上。
总结
长三角铁路海铁联运业务的跨越式发展,标志着区域物流一体化进程进入新阶段。通过优化运输组织、强化多式联运协同、拓展班列网络,相关运营方已构建起高效畅通的外贸通道,为稳外资、促出口注入强劲动能。未来随着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与服务模式创新,这一网络将释放更大潜能,助力更多“中国制造”走向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