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的普及,隐藏式车门把手因其科技感与美观设计成为市场主流。然而此类产品在强度、控制逻辑及应急响应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引发行业关注。为提升车辆被动安全性,工信部近期启动《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工作,针对当前车门系统的关键风险点提出系统化解决方案。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车门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新标准聚焦市场在售车门把手产品中存在的五大核心问题:机械强度不足导致碰撞变形、控制逻辑存在失效隐患、识别操作复杂影响应急响应速度、断电状态下功能受限以及夹手等物理伤害风险。通过明确具体安全指标,将从源头上规范企业设计与生产流程。
标准特别强化车门外把手在事故场景中的安全性,要求车辆碰撞或起火时必须保持外把手的可操作性。新增机械冗余保护机制,在电子系统失效情况下仍能通过物理方式开启车门。同时规定内把手需具备独立应急触发功能,确保极端环境下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针对隐藏式把手与应急装置不易发现的问题,标准首次对安全标志的尺寸、颜色及位置作出量化要求。例如内把手标识最小可视角度需达15度以上,应急开关应采用高对比度荧光材料,并设置触觉识别凹凸纹路。这些设计将显著提升紧急情况下的操作效率。
此次标准修订采取开放协商机制,利益相关方可在2024年6月7日前通过工信部官网提交反馈建议。该时间节点设定为2025年6月7日的截止日期,既保证了技术论证周期,也为产业留出充足适应时间。
本项国家标准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在汽车被动安全领域迈出关键一步。通过系统性解决车门系统的安全隐患,不仅将直接降低事故伤亡率,更推动智能汽车设计回归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随着标准落地实施,未来车辆将构建起电子与机械双重保障的安全网络,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守护生命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