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影视业 资讯详情
直播电商新规范:消费者权益保护行动指南
 直播 2025-05-09 11:35:12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网络直播带货模式快速崛起,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虚假宣传、质量隐患等问题频发。市场监管总局与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从平台选择到维权路径全面梳理风险点,旨在引导消费者科学购物,维护合法权益。

  一、甄选合规直播平台 筑牢消费安全防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直播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消费者应优先选择信誉良好、资质齐全的正规直播平台,并核实商家营业执照及经营资质。警惕通过个人社交账号或临时链接进行交易的风险,避免脱离平台进行私下转账。官方数据显示,非正规渠道交易纠纷率较平台内交易高出35倍,建议全程在直播间内置系统完成购物流程。

  二、理性辨识营销话术 警惕虚假促销陷阱

  面对“全网最低价”“限时秒杀”等宣传语需保持警惕,可通过比价工具核实历史价格,防范虚构原价套路。对主播声称的“百分百正品”“特效保证”等绝对化承诺,应要求其出示检测报告或授权证书。同时注意识别“刷单炒信”,综合参考商品参数与真实用户评价,避免被虚假数据误导。

  三、重点品类谨慎决策 保障特殊消费安全

  选购保健食品时须认准包装上的“蓝帽子”标志及注册备案号,结合自身需求选择适配产品。监管部门特别提醒,近年抽检显示20%的直播销售保健食品存在标签不符或功效夸大问题,消费者需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核对资质信息。

  四、全程留存证据链 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中消协强调,在观看直播时应录屏保存商品宣传过程,重点记录质量承诺与售后服务条款;妥善保管订单详情、支付凭证及物流信息,重要页面建议截图备份。维权过程中,可通过平台官方渠道沟通并保留完整聊天记录或通话录音。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除特殊商品外,所有网购商品均享有7日无理由退货权,商家设置“不退不换”条款属于违法。

  总结:直播带货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形态,其健康发展离不开消费者理性参与和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督。本文通过系统梳理选购要点与维权路径,倡导消费者在享受便捷购物体验的同时,主动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当遭遇消费欺诈或质量问题时,及时通过智慧315平台投诉、向监管机构举报甚至报警处理,形成多方共治的良性生态,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直播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