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迅速崛起,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购物体验。然而,随着其快速发展,一些不良现象也逐渐浮出水面,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欺诈行为屡见不鲜。从虚假宣传到套路营销,部分直播间利用老年人的信息不对称和情感需求,精心设计陷阱,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这不仅影响了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对社会的诚信体系提出了挑战。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直播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部分直播间通过编造虚假故事,推销所谓的“神药”、收藏品、投资理财产品或低价旅游项目,专门针对老年人进行欺诈。这些套路往往利用老年人对健康、财富和情感的需求,通过夸大宣传和情感诱导,诱使他们购买高价低质甚至虚假的产品。这种“坑老”行为不仅让老年人蒙受经济损失,还可能导致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直播带货“坑老”现象频发,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部分主播或商家缺乏对法律法规的敬畏,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铤而走险,采用套路营销手段。其次,监管存在一定漏洞和盲区,平台在内容审核和把关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行为。此外,老年人普遍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作为直播带货的主要载体,平台应承担起更多的管理责任。首先,平台应严格审查主播的身份和直播内容,确保其合法合规。其次,建立高效的投诉和举报机制,及时处理用户反馈,对违规直播间进行屏蔽或关停。同时,平台应运用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主动筛查和拦截“坑老”内容,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平台应引导商家强化自律,倡导诚信经营,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有关部门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直播平台、主播和商家的责任与义务。例如,明确直播内容的广告属性,要求保健品等特殊商品的直播全程存证备查。同时,从源头上加强对涉老产品的质量监管,针对养生保健等领域开展重点整治,对违规违法行为坚决严厉惩处。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才能为老年人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
除了外部监管,提高老年人自身的防范意识也至关重要。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等应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的网络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和信息辨别能力。通过普及防诈知识,提醒老年人警惕各类网络消费骗局,增强他们的风险识别能力。只有让老年人具备足够的防范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坑老”现象的发生。
守护老年人的数字消费安全,需要社会服务和家庭关爱的协同努力。社会服务应更加精细化,为老年人提供更多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家人也应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和陪伴,帮助他们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只有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世界,才能激发银发经济的蓬勃活力,让他们享受更丰富的生活。
总结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在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欺诈行为令人担忧。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平台、监管部门、社会组织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提升老年人防范意识以及提供更精细的社会服务,才能为老年人筑起一道坚实的“数字防火墙”,让他们在数字世界中安全畅游,拥抱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