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金属 资讯详情
2025年锂业行业产能分析:去产能“拉锯战”与“低锂价时代”生存策略
  2025-05-09 15:56:21

  2025年,锂业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和低锂价的双重挑战。市场规律在调节供需关系方面的效率并不总是理想,特别是在锂盐行业,这一问题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锂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市场动态以及企业生存策略的分析,探讨行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发展态势和应对措施。

锂业行业产能分析

  一、锂业产能过剩现状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锂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市场规律在调节供需关系方面并不总是有效,特别是在锂盐行业。2025年5月8日,碳酸锂期货2505合约价格再创新低,最低跌至6.32万元/吨,直逼“一体化”矿石提锂企业的成本线。这一现象的背后,除了二季度消费淡季带来的季节性需求下滑外,前期全行业产能去化程度不足导致的供需过剩也是重要原因。

  以Wind锂矿成分股为例,在剔除未并表、产销数据缺失的公司后,可以筛选出12家样本公司。2024年,只有3家公司产量小幅下滑,减产比例仅1/4,其他9家公司产量全部增长。根据年报中的生产量和产能情况估算,这12家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平均值达到65.4%,依旧处于历史相对高位水平。

  二、锂业产能利用率分化

  锂业行业产能分析数据,已提前明确了行业产量增长的大方向。2024年,国内碳酸锂、氢氧化锂和氯化锂产量分别为70.1万吨、41.4万吨和2.4万吨,同比增加35.35%、29.54%和37.14%。微观企业层面的产量情况,亦保持了类似的增长。据统计,12家样本公司同期产量总计47.41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31.3%左右。

  从开工情况来看,各家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呈现出明显差距。低成本的盐湖提锂、“一体化”矿石提锂企业的开工几乎不受影响,整体处于满产状态。例如,藏格矿业和盐湖股份2024年的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116%和100%,永兴材料和天齐锂业的产能利用率也达到了86%和77%左右。相比之下,原料自给率不足、成本偏高的锂盐企业,产能利用率则保持在50%及以下水平,如永杉锂业、赣锋锂业等。

  三、锂业“低锂价时代”的生存策略

  在供给过剩的背景下,2025年国内仍然有一些确定性较强的新增产能会释放。例如,盐湖股份新建的4万吨锂盐项目,结合公司2025年的生产计划来看,该项目今年可能会有小部分产能释放。从中长期来看,此类低成本项目也会对以往的高成本产能形成替代。

  一些缺少原料配套、成本偏高的中小型锂盐企业,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下降,甚至是从锂盐行业中退出。因此,近两年降成本也成为了部分企业的必然选择。例如,赣锋锂业作为国内锂资源最多的锂业公司,近两年加速推进其矿端项目的建设,尤其是低成本的盐湖项目。2023年6月,赣锋锂业宣布旗下的阿根廷Cauchari-Olaroz项目产出首批碳酸锂产品;2024年12月,公司位于非洲马里的Goulamina锂辉石项目一期50.6万吨锂精矿项目再次宣告投产;2025年2月,公司旗下位于阿根廷的Mariana盐湖一期2万吨氯化锂项目宣告投产。随着以上矿端项目投产,赣锋锂业受到原料自给率提升的拉动,锂盐成本曲线大概率会掉头向下。

  率先完成“一体化”改造的中矿资源,则选择了多元化发展的方向。该公司原为全球铯铷盐龙头企业,后在2020年启动的上升周期中加码锂盐、锂矿资产,成为国内极少数原料高度自给、成本竞争优势突出的矿石提锂企业。凭借过去几年锂盐业务的积累,中矿资源2024年再次收购赞比亚Kitumba铜矿项目65%股权,并启动配套的采选冶一体化项目,同时公司计划2026年完成该项目6万吨/年一体化建设并达产达标,力争5年内铜矿产能达到10万吨/年以上。至此,中矿资源已经集合稀有轻金属、新能源金属与基本金属的多业务布局,这也可以帮助公司分散其经营风险。

  多元化发展抗风险,藏格矿业也是个典型例子。2024年藏格矿业净利润降幅仅有24.6%,其中关键便来自于公司从巨龙铜业获得的19.3亿元投资收益,其占到公司当期归母净利润的74.7%左右。事实上,纵观必和必拓、力拓、嘉能可等全球矿业巨头,全球化、跨行业、多金属布局也是多数矿业公司的共同选择。这种发展路径,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降低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通过分散风险实现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企业突破单一行业规模限制,实现规模扩张的必选项。

  总结

  2025年,锂业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和低锂价的双重挑战。尽管部分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推进矿端项目建设和多元化发展等策略来应对市场变化,但整体行业仍处于去产能的“拉锯战”中。未来,随着低成本项目的逐步释放和高成本产能的逐步退出,行业供需关系有望得到边际性改善。然而,企业仍需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努力,以在“低锂价时代”中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锂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