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网红”小家电的热情逐渐消退,曾经风靡一时的小熊电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24年,小熊电器的营收仅微增0.98%,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35.37%,创下上市以来的最大跌幅。这一系列数据背后,反映出小熊电器在市场竞争中的困境。那么,面对支柱业务失去增长动能的局面,小熊电器将如何寻找新的出路?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电器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小熊电器的核心业务——厨房小家电在2024年遭遇了显著的下滑,营收同比减少10.10%,毛利率也下降了1.96%。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消费者对“网红”小家电的“祛魅”。曾经,年轻人追求精致生活,纷纷将酸奶机、煮蛋器、烤面包机等小家电收入囊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产品逐渐被闲置,成为厨房角落里的“鸡肋”。
消费者对小熊电器的产品评价也普遍不高。许多人认为,尽管这些产品外观设计可爱、价格亲民,但在实际使用中却显得不够实用。例如,有消费者反映,小熊的打蛋器质量不够厚实,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电炖锅虽然配有多个内胆,但操作繁琐,最终被弃用。这些反馈表明,小熊电器在产品质量和实用性方面仍有待提升。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小熊电器不断扩充产品线,2024年新增了约10个品类、100款型号产品。然而,尽管产品种类繁多,但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真正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的产品。这使得小熊电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脱颖而出,未能出现新的爆款产品。
此外,小熊电器的产品生产成本较低,平均每台成本不足70元,这为其创造了较高的利润空间。2024年,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为35.29%,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然而,高毛利率并未转化为实际利润,很大一部分利润被用于促销和推广。2024年,小熊电器的销售费用高达8.64亿元,是当期归母净利润的3倍。
面对国内市场的增长瓶颈,小熊电器将目光投向了海外。2024年,公司明确表示,海外市场将是2025年增长的重要来源。然而,小熊电器的海外拓展之路并不平坦。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小熊电器的出海计划或将受到阻碍。
尽管如此,小熊电器仍在积极调整战略布局,加大对海外市场的资源投入,并强化对海外团队的培养和建设。公司计划在欧美市场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在东南亚市场进行品牌出海,同时在日韩美市场开展代工业务。然而,这些举措能否有效推动小熊电器的海外增长,仍有待观察。
在业绩承压的同时,小熊电器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令人担忧。2025年1月,公司披露,私募基金“泰牛1号”计划减持其持有的全部186万股股份,这一举动引发了市场对公司未来前景的质疑。截至2025年4月30日,小熊电器的股价已从巅峰时期的156.68元/股跌至45.30元/股,总市值大幅缩水至71亿元。
尽管股价低迷,小熊电器的创始股东家族仍然从公司获得了巨额分红。2024年,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合计现金分红总额为1.55亿元。按照创始股东家族约57.12%的持股比例计算,他们将分走超8800万元。自2019年上市以来,小熊电器累计分红超7亿元,创始股东家族大约分走了4亿元。
小熊电器在经历了“网红”小家电的辉煌之后,如今正面临着增长瓶颈。厨房小家电业务的失速、产品同质化严重、国内市场增长见顶等问题,都使得小熊电器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尽管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但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为其海外拓展带来了挑战。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低迷表现和股东的减持计划,也反映出市场对小熊电器未来前景的担忧。面对这些挑战,小熊电器需要在产品创新、市场拓展和资本运作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以重新赢得市场和投资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