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电器行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实现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科技创新成果显著,产业链不断完善,行业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推进,电器行业在2025年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拓展国际市场,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电器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4年,我国电器行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多个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推动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发电设备领域创新成果突出
发电设备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技术突破。世界首台参数最高、单机容量最大的66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项目1号机组投入商运;300兆瓦变速抽蓄机组、世界最高350米高水头冲击试验台等先后取得突破性进展;防城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实现400多项关键设备自主化;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下线并点火成功;风电机组进入10MW时代,全球最大容量的26MW海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
(二)输变电设备领域技术创新持续领跑
输变电设备领域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首台采用国产有载调压分接开关的±400千伏换流变压器通过全部试验;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用210千安环保型发电机断路器成套装置成功研制;全国产化252千伏真空环保开关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国产电力用超薄硅钢材料在高压直流工程中实现批量应用;550千伏罐式滤波器组断路器完成全部型式试验;胶浸纸套管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配电装备领域智能化程度显著提升
电器市场格局分析提到配电装备领域逐步完成了适用于新能源系统的相关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以及产品研制。低压配电智能化程度显著提升,运维自动控制低压成套产品、标准化低压开关柜、智能环网柜等产品满足了电力系统及住宅、工业、农业和商用等多方面的需求,并逐渐向国际市场扩展。
(四)用电装备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加速
用电装备领域实现了绿色、专用、低碳电机系统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关键技术与产品突破。2024年,用于国内市场的3级及以上能效电机产量约为20300万千瓦,同比增长13%。头部企业整体实现从仿制跟踪到独立自主与产业引领的转变,产业链定制化服务设计日趋专业化与规模化。
(五)材料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材料领域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电机铁心新材料应用研究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国内低损耗的极薄硅钢、非晶带材电机转速已超过20万转/分,多层复合、多材复合铁心制造技术实现创新突破,超薄材料应用技术瓶颈得到攻克。自粘结铁心技术在不断突破和提升中逐步成熟,制造过程保温固化能耗降低超过90%。碳/碳复合材料随着电碳行业生产技术不断成熟,应用在航天、航空等国家科技装备相关领域需求不断扩大。百万千瓦发电机组的软质电刷逐步取代进口。
2024年,电器行业会员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荣获多项国家级和行业级奖项。其中,中电协会员单位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5项。此外,会员企业还获得了多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以及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中国质量奖提名、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荣誉。
2024年,我国电力装备行业高质量知识产权创新成果转化率不断提升。截至2024年,以水电、燃气轮机、煤电、风电、光伏、核电、输变电为关键词的有效专利近80万件,10年间专利数量年均增长率高达17.8%。企业在完善我国“双碳”领域装备技术体系的同时,不断提升环境友好水平,助力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2024年,电器行业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发布国家及行业标准共计191项,其中国家标准147项,能源行业标准44项;发布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共计119项。重点开展了12项“两个方案”重要国家标准研制任务,优化完善了新型电力系统设备标准体系及电工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
2024年,电器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发电设备领域,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输变电设备领域,高压开关行业预计工业总产值3500亿元左右,增长率近10%,利润近280亿元,增长率8%。配电设备领域,电控配电行业整体营收小幅微增,防爆电器骨干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8%,利润总额14.6亿元,利润率11.25%,出口交货值增长15%。用电领域,中小型电机前三季度产品总产量、销售总量、出口量和收入均有增长。
(一)编制电器行业“十五五”发展指南
为确保电器行业在“十五五”期间健康、有序地发展,组织相关分支机构、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共同参与,开展电器行业“十五五”发展指南的编制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明确“十五五”期间行业的发展目标,制定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内卷式”竞争,注重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二)推进电器行业制造业PMI指数体系建设
进一步夯实第一批参与试行的6家分会(包括风电、电线电缆、高压开关、变压器、通用低压电器、中小型电机)在各自专业领域内进行PMI指数的分析工作。积极吸纳第二批试点分会,构建全面的电器行业制造业PMI指数统计分析体系,为电器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三)建立电器行业经济运行数据库
结合中机联相关经济运行分析体系、相关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数据库,强化与中电联等下游用户沟通对接,探索并构建一个全面的电器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体系。依托电工电器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会商机制,定期召开电器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形势会,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四)完善新型电力系统电力装备标准体系建设
组织电器行业标准化技术机构、国际对口、团标专委会,共同努力完善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体系,覆盖国际、国家、行业以及团体标准的各个层级。重点开展电工行业通用标准以及部分关键产品领域的碳足迹标准的制定工作,填补在“核电、燃机、氢能”等关键领域内的标准空白。
(五)召开第二届中国电器工业发展论坛
围绕我国电器装备制造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新型电力系统、绿色低碳发展、人工智能应用”等主题,联合龙头企业、骨干分会,探索高水平论坛加展会的工作机制,适时组织第二届中国电器工业发展论坛。此次论坛旨在深入探讨和交流电器工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发展趋势,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六)加快电器行业国际交流取得新突破
在继续做好汉诺威工业展、法国国际大电网会议等传统会展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并加强与东盟、中东、非洲、南美等相关地区及相关国家的电器行业交流与沟通,助力我国电器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
(七)强化电器行业技能人才和技术人才培训
根据技能人才培训和评价需求,继续组建考评员队伍、开展机构到期重新注册、编写职业标准和开发题库。组织开展技能人才培训和评价,服务行业发展对人才培训评价的需求。
(八)持续打造高质量发展合格评定创新平台
完善创新平台工作机制建设,包括推动“团推认证”模式落地、探索合格评定推广模式、打造并树立“EECA”品牌,开展2025年电器行业高质量发展合格评定创新项目研制并实施工作,力争发出500张“EECA”证书。
(九)加强自身建设,反映行业诉求,促进健康发展
结合2025年1月中电协分支机构述职会议所收集的建议与意见,中电协总部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分支机构间及与外部合作交流;二是加强对分支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关注新技术新模式,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三是共建数据统计机制探索,呼吁分支机构开展技术及产业发展年报、经济运行分析、采购经理指数PMI收集等方面工作。
(十)开展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换届工作
根据中共中央社会工作部、民政部以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所制定的相关规定和指导原则,启动并执行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的换届工作。
七、总结
2024年,我国电器行业在科技创新、标准体系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5年,行业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拓展国际市场,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作出更大贡献。通过编制“十五五”发展指南、推进PMI指数体系建设、建立经济运行数据库、完善标准体系、召开发展论坛、加快国际交流、强化人才培训、打造合格评定创新平台、加强自身建设等措施,行业将不断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