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小家电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小熊电器交出了一份充满矛盾的答卷。虽然整体营收微增不足1%,但净利润却遭遇"断崖式"下跌超三成,核心品类增长乏力与新兴业务潜力显现并存。这份财报既折射出网红品牌转型阵痛,也揭示了中国小家电企业全球化进程中的机遇与风险。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电器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4年小熊电器实现营业收入47.58亿元,同比仅增长0.98%,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同比下降35.37%至2.88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同样下滑35.51%,跌回2021年水平。这一"冰火两重天"的业绩表现,暴露出企业经营效率与市场竞争力的双重考验。值得注意的是,其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67%,其中原材料成本上涨4%,人工成本更是激增10.42%,叠加管理费用(+24.25%)、研发费用(+36.48%)及财务费用(+171.74%)的多维度压力,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从产品线表现看,生活小家电(+15.33%)、个护电器(+174.31%)、母婴电器(+31.83%)等新兴品类增速亮眼,但受限于较低的营收占比(合计仅17.4%),未能对冲厨房小家电业务的颓势。作为贡献超七成收入的核心板块,厨房电器收入同比下滑10.1%,直接导致公司整体增长停滞。这种"头重脚轻"的产品结构,既反映传统优势领域面临市场饱和压力,也暗示新兴赛道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在渠道布局方面呈现显著分化:海外市场营收占比从7.84%跃升至14.04%,销售额同比激增80.81%,成为增长新引擎;而国内销售却同比下降5.81%。尽管国际化战略取得突破,但近期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带来的关税壁垒、汇率波动等风险,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这种内外市场的此消彼长,折射出企业全球化布局的迫切性与挑战性。
面对盈利承压态势,小熊电器选择逆势加大研发投入,全年研发费用达1.95亿元,同比增长超三分之一。这种"以创新破局"的战略选择,既体现了对技术升级的重视,也反映了在传统价格竞争红海中突围的决心。不过,管理成本与财务支出同步攀升,显示出企业在组织效能优化和资金管理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
管理层薪酬变动传递出清晰的战略信号:核心高管薪资出现结构性调整,在净利润下滑背景下,部分管理人员薪酬有所缩减,而负责战略方向的决策层则获得适度激励。这种差异化的薪酬安排,既是对业绩压力的回应,也体现出对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布局考量。
总结来看,小熊电器2024年的成绩单既是一份充满挑战的转型答卷,也是行业变迁的真实写照。在存量市场竞争加剧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品类结构优化、成本控制创新与全球化布局,将成为决定其能否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所在。随着新兴业务占比提升和研发投入转化落地,这家小家电"网红品牌"或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的转换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