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工与农业领域,啶虫脒作为重要的农药产品,其发展态势备受关注。2 - 氯 - 5 - 氯甲基吡啶(CCMP)作为合成啶虫脒等的关键中间体,其生产和应用情况对啶虫脒行业有着深远影响。深入了解 CCMP 与啶虫脒的现状及前景,有助于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CCMP 是合成农药和医药的重要中间体,可用于合成啶虫脒。《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啶虫脒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03 年,我国 CCMP 的生产企业主要有大连凯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当年生产能力产量约 600t 。科研单位如江苏农药研究所等也在 CCMP 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CCMP 的合成方法有多种,近年我国科研和生产企业开发的环戊二烯 - 丙醛法,具有产品纯度高(经气相色谱分析纯度为 95%)、原料成本低等优点,这为啶虫脒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原料基础。
同年,我国有 7 家啶虫脒生产企业,装置能力产量开工率 43% ,出口量的出口离岸价(荷兰)为 1.7528 万美元 /t,市场表观销售量为 81.0t(85%) 。由此可见,啶虫脒生产在当时已初具规模,且与 CCMP 的生产紧密相连,CCMP 的供应状况直接影响着啶虫脒的生产规模和成本。
啶虫脒除了是 CCMP 的重要衍生产品,在农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2003 年我国吡虫啉和啶虫脒市场表观销售量迅速发展。吡虫啉生产企业在 2003 年有 25 家,装置能力产量开工率 65%,市场表观销售量为 1175.0t(100%),出口量的出口离岸价(约旦)为 1.71 万美元 /t 。啶虫脒市场也呈现增长趋势,其市场表观销售量的增长得益于自身高效、低毒、广谱、内吸以及长效和独特的杀虫机理,受到国内农药研究和生产部门的极大关注。同时,在与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中我国胜诉,增进了我国农药企业的信心,使得啶虫脒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此外,我国农业科学家和农民普遍认同该产品,也推动了其市场需求的增长。
预计 2005 年我国啶虫脒的市场消费量为 100.0t(100%),2000 - 2005 年期间啶虫脒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为 20% 。这表明啶虫脒在未来市场中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其应用领域有望进一步拓展,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2003年我国 CCMP 的消费构成为农药 500t(90%)、医药 30t(90%)、出口 70t(90%) ,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众多,出口口岸包括上海、南京、青岛和宁波等。由于 CCMP 与吡虫啉和啶虫脒生产密切相关,在今后的几年里,我国 CCMP 生产和消费仍然具有较强的走势,发展速度依然很快。这主要得益于我国高毒农药产品逐步退出市场,促进了吡虫啉和啶虫脒的生产发展;同时,我国 CCMP 生产工艺的进一步改进和降低生产成本,也将促进吡虫啉和啶虫脒出口量的逐年增加。据有关部门预测,2005 年我国 CCMP 总消费量将达到 950t,2003 - 2005 年我国 CCMP 市场需求量的年均增长率为,其中农药领域需求量预计达 800t,年均增长率 26.49%;医药领域需求量预计达 50t,年均增长率 29.1%;其他(包括出口)领域需求量预计达 100t,年均增长率 19.52% 。
综上所述,啶虫脒行业与 CCMP 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当前,啶虫脒生产在原料供应、市场需求等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且在应用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高毒农药退出市场以及生产工艺的改进,未来啶虫脒行业有望在生产规模、市场需求和出口量等方面实现进一步增长,在农药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