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领域,农药是保障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农资。啶虫脒作为一种氯化烟碱类杀虫剂,凭借其广谱的杀虫活性,在蔬菜、果树、茶叶等多种农作物害虫防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农药行业的升级转型,啶虫脒的剂型研发和应用正朝着更加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高分子乳化剂在啶虫脒水乳剂中的应用研究,成为推动这一发展趋势的重要力量,对啶虫脒行业的未来走向产生着深远影响。
我国是农业大国,对农药的需求庞大。在过去,乳油剂型在农药剂型加工中占比高达 45%,但这种剂型含有 70% - 80% 的 “三苯类” 高毒有机溶剂。大量有机溶剂排入农田,严重污染环境。啶虫脒作为常用杀虫剂,将其制作成更环保的剂型迫在眉睫。水乳剂作为国家大力推荐的替代乳油的环保型水基化制剂,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生产工艺也较为简便,成为研发新型啶虫脒剂型的重点方向。然而,常规乳化剂配制的水乳剂稳定性较差,在常温贮存时容易出现问题,这就需要寻找更有效的乳化剂来解决这一难题 。
高分子乳化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类新型乳化剂,其特殊结构赋予了它强乳化能力,还能增加药剂在靶标上的附着与沉积,对农药的减施增效意义重大。在啶虫脒水乳剂的研制过程中,选用合适的高分子乳化剂是关键。试验选用了两种高分子乳化剂,一种是具有聚丙烯酸系微交联结构的 G -100,另一种是具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长侧链线性体梳状结构的 N -100。
在制备啶虫脒水乳剂时,采用正相法。先将啶虫脒原药溶解于环己酮、二甲苯和 N -N - 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剂中作为油相;再把高分子乳化剂 G -100、N -100 搅拌分散于自来水中,加入硼砂、柠檬酸和抗冻剂乙二醇制成水相;最后在搅拌状态下,将油相缓慢加入水相中,高速剪切后得到啶虫脒水乳剂。
啶虫脒极性较强,单用环己酮或二甲苯难以溶解,即使二者混合,所需溶剂量也较大。为减少有机溶剂用量,需添加助溶剂。试验发现,添加乙醇会影响水乳剂物理稳定性,导致低温大量析水;单加二甲苯或环己酮无法有效溶解啶虫脒;添加 N - 甲基吡咯烷酮虽能溶解啶虫脒,但油相在低温时会析出晶体。综合考虑,最终选定环己酮 + 二甲苯 + N -N - 二甲基甲酰胺(10% + 10% + 2%)作为最佳溶剂系统 。
通过对不同比例的高分子乳化剂 G -100 和 N -100 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提高亲水性高分子乳化剂 G -100 的用量有助于提升水乳剂的稳定性和体系黏度,而增加乳化剂 N -100 的用量会使粒径变小。经过对比,确定高分子乳化剂 N -100 + G -100(5% + 3.5%)为最佳乳化剂组合。
由于啶虫脒在 pH = 7 的水中较为稳定,在 pH = 9、45℃时会逐渐水解。因此,选用硼砂和柠檬酸作为缓冲体系,将体系 pH 调节并稳定在 7 左右。在抗冻剂的选择上,经过对常用抗冻剂的试验,最终选用价格较低且性能优异的乙二醇作为抗冻剂,用量为 5%。
按照优化后的配方制备的 5% 啶虫脒水乳剂,各项质量技术指标均符合要求。啶虫脒质量分数为 5.22%,pH 为 7.36,倾倒性、乳液稳定性、持久起泡性等指标均合格,低温稳定性(( -0 ±1)℃,7d )和热贮稳定性((54 ±2)℃,14d )也达标 。
以大白菜蚜虫为防治对象进行田间药效测试,5% 啶虫脒水乳剂与国内某企业的 5% 啶虫脒乳油对比。施药后 1 天,5% 啶虫脒水乳剂平均相对防效为 90.77%,速效性优于对照乳油产品;施药后 6 天,其平均相对防效为 71.56%,持效性也比对照乳油好。这表明采用高分子乳化剂配制的啶虫脒水乳剂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显著。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啶虫脒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通过一系列试验,成功研制出以高分子乳化剂配制的 5% 啶虫脒水乳剂。该水乳剂在室温、冷贮、热贮条件下均稳定,各项技术指标符合产品标准,且防治大白菜蚜虫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乳油产品。高分子乳化剂提高了药液与靶标的黏附力和沉积量,提升了防治效果,同时该新型水乳剂体系稳定性更高。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这种环境友好型的啶虫脒水乳剂市场潜力巨大。它不仅减少了农药中有毒溶剂和环境激素在农作物上的残留,保障了食品安全,还促进了农药行业的转型升级。在2025年及未来,啶虫脒水乳剂有望凭借其优势,在市场上占据更大份额,推动啶虫脒行业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