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农业 资讯详情
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中原粮食安全新格局
 农业 2025-04-30 05:34:27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2024年,河南省克服了极端灾害天气的影响,粮食总产量达到1344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这不仅解决了本省1亿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位于黄河北岸的“中原农谷”这一农业科技高地的支撑。中原农谷通过汇聚顶尖专家、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

  一、顶尖专家汇聚,打造农业科技高地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农业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中原农谷位于北纬35度,年降水量600至700毫米,无霜期220天,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具备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这里汇聚了一批种业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和创新科研团队,致力于解决种业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问题,促进粮食增产稳产。中原农谷的核心区总面积341.96平方公里,涵盖7个乡镇,并辐射周边多个县区,形成了“一核三区”的协同发展格局。

  中原农谷拥有良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形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体系。同时,其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农产品流通的“黄金节点”。此外,中原农谷还享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双重战略红利,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支点。

  二、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中原农谷聚焦粮食、油料、畜禽、果蔬、食用菌、水产、花木、中药材八大领域,搭建了“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子加工种子营销服务体系”的全链条创新生态。2023年,通过普通小麦和新疆阿尔泰山冰草远缘杂交得到的小麦新品种“普冰03”通过国审,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审小麦远缘杂交新品种。

  2024年10月9日,中原农谷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以666万元的价格取得“普冰03”的新品种权转让,这是中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第一单挂牌交易的品种,也是中原研究中心第一个落地转化的品种。中原农谷已推出126个优质新品种,其中强筋小麦新品种“中麦578”种植面积达500万亩,助力河南年增产粮食超20亿斤。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中原农谷探索出“投融建运管”五位一体的“四良”融合模式,建设的100万亩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至20%,亩均节水率达35%,机械化水平提高15%至20%,化肥使用量减少30%,农药使用量减少25%。这种模式不仅省水省肥省工,还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初步形成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的“河南标准”。

  在智慧农业方面,中原农谷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通过农业物联网数据传感集成杆,实时采集土壤墒情、气象、病虫害等12类数据,实现500亩农田的本地化智能决策。土壤肥力分析模型可自动对比国家土壤库数据,精准推荐施肥方案;植物蒸腾计算模型动态调控灌溉,节水率达30%。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的6.91万亩农田实现无人机植保全覆盖,生产效率提升40%。

  四、全产业链技术赋能,推动农业现代化

  中原农谷从生物经济、农机装备、食品加工入手,实现全产业链技术赋能。在生物经济方面,分子标记检测能力覆盖80%的主要作物;在农机装备方面,研发玉米去雄机、智能考种机等专用设备,国产化率提升至70%;在食品加工方面,应用物联网低温技术实现冷链物流全程追溯,2024年预制菜出口突破5亿元。

  在创新生态方面,中原农谷与多个国际知名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前沿研究。2024年签约92个重大项目,吸引外资2.7亿美元。中原农谷已有上百个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新麦58”“郑麦918”等接连刷新我国小麦单品种转让价格纪录,带动河南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

  总结

  中原农谷通过汇聚顶尖专家、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其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和竞争力。中原农谷的科技创新和全产业链技术赋能,正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中原地区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中原农谷将继续发挥其农业科技高地的优势,为实现千亿级种业和粮食产业集群的目标贡献力量。

热门推荐

农业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