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青岛、上海、宁波、大连等沿海城市纷纷加大海洋经济投入,青岛更是推进了总投资超2000亿元的170多个海洋重点项目建设。这些举措标志着我国海洋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陆海统筹成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规划、产业、设施、生态、安全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我国正逐步构建起陆海一体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海洋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规划是发展的蓝图,也是实现陆海统筹的指引。要牢固树立大海洋、大空间的现代海洋思维,优化完善陆海统筹发展规划体系。在编制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海域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确保与涉海规划的有效衔接。同时,涉海规划也应高度重视相连腹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实现陆域和海域的紧密融合。海岸带作为陆海交互作用最为活跃的区域,应科学确定其基本功能、开发方向和保护重点,形成陆域和海域协调发展的新态势。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陆海统筹必须下好产业全域发展“一盘棋”。通过空间重构、区域联动、技术突破与要素改革等多维发力,构建陆海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创新范式。优化“沿海研发+内陆制造”模式,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加强与内陆地区的产业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与制造能力高效对接。引导陆域优势产业向海洋拓展,深化“+海洋”模式,加快高端制造、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前沿技术应用。围绕深海装备、海洋人工智能、蓝色碳汇等新兴领域,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联动,推动科技成果规模化应用,促进新兴海洋产业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是实现陆海统筹的支撑。加快构建多式联运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注重江海河、公铁水空协调发展,推动“海陆空铁”多式联运无缝衔接,打造高效便捷的“海陆空”立体化运输通道体系。提升陆海通道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优化江海联运服务网,畅通沿江沿黄陆海大通道。加强内河航道建设,提高内河航道的通航能力,实现内河航运与海洋航运的无缝对接。提升港口的综合服务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港口,加强港口与铁路、公路、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实现货物的快速转运和高效流通。推进跨海桥梁隧道建设,突破技术瓶颈,提高建设水平,打造更多陆海交通大通道。
生态保护是陆海统筹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打破陆海生态保护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陆海生态协同治理机制。加强陆源污染治理,减少陆域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工程,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海岸带地区,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确保陆海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协调。
安全防控是陆海统筹的重要保障。必须构建陆海一体的安全防控体系,形成合力应对各类安全风险。加强海洋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升海洋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推进陆海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陆海通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陆海安全合作,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安全防控机制,确保陆海经济的安全稳定发展。
通过规划引领、产业协同、设施支撑、生态保护和安全保障等多方面的统筹协同,我国正逐步构建起陆海一体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为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未来,随着陆海统筹的深入推进,我国海洋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