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干细胞领域的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为细胞治疗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干细胞行业的先行者,中源协和在细胞治疗与体外诊断领域持续深耕,精准预防和精准诊断板块成为其长足发展的基石。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5亿元,净利润1.00亿元,展现了稳健的经营能力和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随着干细胞新药研发的政策红利释放,中源协和加速推进创新药申报和临床试验,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干细胞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2024年,干细胞新药研发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中源协和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公司自主研发的VUM02注射液已有8个适应症获批临床试验,其中包括治疗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II/III期临床试验,以及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Ib/II期临床试验。此外,VUM02注射液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适应症上获得了FDA的孤儿药资格认定。VUM03注射液也于2025年3月获批IND,用于治疗非活动性/轻度活动性克罗恩病复杂性肛瘘。这些进展标志着中源协和在干细胞新药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
中源协和的精准诊断板块涵盖体外诊断试剂、科研试剂及基因检测服务,其中病理诊断为核心业务方向。2024年,公司精准诊断业务实现稳健增长,检测试剂营收9.16亿元,同比增长7.28%;科研试剂营收1.95亿元,毛利率达79.25%;基因检测营收0.40亿元,毛利率75.10%。公司通过“三位一体精准解决方案”(国产设备+自主试剂+本地化服务),持续推进技术攻关和产品升级,显著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和客户粘性。设备方面,公司推出的Ultra 60 Plus与UltraPATH 30N系列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设备,与自研诊断试剂产品的集成应用,进一步巩固了在病理诊断领域的综合竞争优势。
中源协和在精准诊断板块已具备从基因、蛋白、抗体、诊断原料到终端诊断试剂的自主可控能力,覆盖科研到临床的全流程应用场景。公司拥有专业的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实验室,并在无锡和美国建有通过ISO 13485认证的生产基地。已获批的6种三类免疫组化抗体诊断试剂和506种一类试剂产品,进一步夯实了在病理诊断国产化进程中的基础能力和合规资质。通过推进原料国产化替代及生产工艺优化,公司显著提升了核心原料自产率,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增强了成本控制能力。
中源协和基于“5A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立了覆盖全国31省市的本地化服务网络,提供7×24小时客户响应机制、标准化装机培训流程与系统性售后支持。服务网络的强化为设备落地后的高效运行与客户满意度提供了保障,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病理诊断领域的综合竞争优势。公司通过持续加大科研与诊断试剂的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丰富产品品类,强化与自研设备在性能上的适配性,增强了整体解决方案的完整度与技术稳定性。
中源协和将继续丰富拓展研发管线,加速新品研发转化及市场推广,以多元化合作模式推进细胞治疗业务的发展。公司大力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构建坚实的行业竞争壁垒;聚焦数字化转型,优化管理效能,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公司以“打造国际一流细胞和诊断高科技企业”为目标,致力于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结
中源协和在干细胞新药研发和精准诊断领域的持续创新,展现了其在细胞治疗行业中的领先地位。通过政策红利、技术突破和产业协同,公司不仅实现了业务的稳健增长,还为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干细胞商业化应用的元年到来,中源协和将继续引领行业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