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航空 资讯详情
上海加速布局商业航天产业,推动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
 商业航天 2025-04-24 16:06:26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全球商业航天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布局也日益加快。作为国内经济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上海近日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商业航天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这些措施不仅涵盖了商业火箭、卫星及通信终端等关键领域,还通过资金补贴、智能工厂建设等方式,推动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商业火箭产业链加速集聚,提升总装效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商业火箭领域,上海计划建设市级商业火箭特色产业园,鼓励链主企业发挥核心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建设江海联动的火箭运输码头,吸引火箭发动机、分系统、零部件等配套企业入驻,实现门对门配套服务,从而显著提升商业火箭的总装效能。这一举措将有助于上海在商业火箭制造领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进一步巩固其在国内商业航天产业中的领先地位。

  二、商业卫星制造迈向智能化,推动技术迭代升级

  在商业卫星方面,上海将重点发展星载相控阵天线、星间激光通信终端、星地通信载荷、综合电子系统、柔性太阳翼等关键配套技术。同时,加快研制手机直连卫星,推动商业卫星的迭代升级。此外,上海还将建设商业卫星超级工厂,持续提升卫星的智能制造能力。这些措施将显著提升上海在商业卫星制造领域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为未来大规模卫星组网奠定坚实基础。

  三、通信终端产品系列化,提升批量化制造能力

  在通信终端领域,上海将重点发展多频段终端模组等关键配套技术,研制共口径兼容高中低轨卫星的通信终端、通导融合终端、手机直连终端等系列化产品。通过提升智能终端的批量化制造能力,上海将进一步巩固其在通信终端领域的市场优势,为商业航天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资金补贴与智能工厂建设,加速产业化进程

  为加快商业航天产业的产业化进程,上海将对商业火箭、卫星、终端及配套关键核心产品的研制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补贴,最高可达3亿元。同时,对企业购置设备、软件等投入,按项目总投入的10%给予支持,最高可达1亿元。此外,上海还将支持火箭、卫星等领域的智能工厂能级提升,按照评定能级分类支持,最高可达1000万元。这些资金支持措施将显著降低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加速商业航天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五、上海“一四三”计划,明确商业航天发展目标

  上海围绕航天产业发展制定了“一四三”计划,明确提出到2027年,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商业火箭形成年产100发、商业卫星形成年产1000颗的能力。同时,上海将全面建设重复使用火箭创新高地、低成本商业卫星制造高地、行业应用服务高地。这一计划为上海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将有力推动上海成为全球商业航天产业的重要中心。

  六、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成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这一联合体旨在整合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联合体将加快制定商业航天相关标准,促进行业的安全、健康、有序发展。这一举措将为商业航天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重要保障,进一步推动中国在全球商业航天领域的竞争力提升。

  七、商业航天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自主创新成效显著

  目前,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已超过500家,整体产值超过1万亿元。近年来,中国在航天领域持续推进国产化战略和技术自主创新,关键领域对外依存度显著下降。这使得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在面对外部政策变化时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未来,商业航天发射和卫星星座建设将继续成为产业波动的重要驱动因素,相关上市公司将持续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总结

  上海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加速布局商业航天产业,推动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形成。从商业火箭、卫星制造到通信终端,上海在多个关键领域都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支持措施。同时,通过资金补贴、智能工厂建设等方式,上海将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随着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的成立,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将迎来更加规范化和健康化的发展阶段。未来,上海有望成为全球商业航天产业的重要中心,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全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商业航天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