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人工智能+”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有企业如何利用其需求规模大、应用场景多的优势,推动技术与市场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课题。近期,北京市国资委部署了市管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5),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从数据流通到智算平台,再到民生服务,北京国企正以系统化布局,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首都经验”。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高质量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资源。然而,当前行业内普遍存在数据分散、存储成本高、流通效率低等问题。为此,北京市一家新成立的国企开发了数据流通利用增值协作网络,旨在解决这些痛点。该网络已小规模上线,并批量上架了3000多款数据产品。
协作网络不仅搭建了类似“线上超市”的数据资源高地,还引入了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确保数据在“安全空间”内流通。这种“数据不出域、价值可流转”的模式,有效激活了因权属不清或安全顾虑而“沉睡”的高价值数据。未来两年内,协作网络计划接入1万个市场主体和3万个数据产品,实现北京市、京津冀区域及6个其他试点城市的数据互联互通。
在北京酒仙桥,一个由老旧厂房改造的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近期投入运行。这是北京五环内唯一一个千P以上商用智算中心,面向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普惠算力。该中心由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国企建设运营,其国产混元算力方案不仅提升了国产芯片性能,还具备软件和工具链的兼容调度能力,大幅降低了企业入门人工智能的门槛和成本。
该企业致力于打通算力—数据—模型的全栈技术自主链路,并通过“1个AI基础设施底座”和“传统产业升级平台+新兴产业加速平台”的双平台模式,串联场景和产业,突出“在地运营”思维,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商业闭环。建成智算中心只是第一步,围绕其打造生态,辐射产业链上下游,促进产学研融合,才是更长远的目标。
在金融服务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客户体验。以北京银行为例,其智能客服系统在一个月内累计服务客户66.5万人次,处理问答325.8万条,整体回答成功率达92%,有效缓解了人工客服压力。对于老年人而言,手机银行从“复杂难用”变为“一步一导”,缴费不再需要“出门跑腿”。
在信贷审批环节,北京银行通过大语言模型开发的智能报告平台,将贷前调查报告撰写时间从3天缩短至5分钟,初审效率提升40%。在风险防控领域,图分析技术构建的企业级涉赌涉诈关联图谱,将人工排查时间从“天级”压缩至“分钟级”,显著提升了事前预警与事后定性效率。截至目前,该模型已识别待排查风险团伙300余个,涉及黑名单账户400余个,潜在可疑对公账户超过5000个、对私账户超过1000个。
从数据流通的“底层底座”到智算生态的“创新平台”,再到民生服务的“应用终端”,北京国企正以系统化布局,全面推动“人工智能+”的落地实施。通过构建高质量数据流通网络、打造普惠智算平台、优化金融服务体验,北京国企不仅为自身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首都经验”。在人工智能赋能下,国企的创新发展正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