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中成药 资讯详情
2025年中药材行业现状分析:开展种子种苗科技体系研究
 中药材 2025-04-21 13:31:14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中药材作为中医药产业的重要基础,其种子种苗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产业链的发展。2025年,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对昭通市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旨在促进昭通中药材产业的稳步发展。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中药材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昭通市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结合部,气候多样,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近年来,昭通市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种植面积超过31000公顷,产量达到50000吨,种植产值超过50亿元。然而,随着产业的发展,种子种苗的质量和供应问题逐渐凸显。本文通过对昭通市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昭通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昭通中药材种子种苗的基本现状

  昭通市中药材种植企业近150家,种植面积超过31000公顷,产量达50000吨,种植产值超过50亿元。昭通市中药材种植产业已初具规模,以天麻、半夏、白芨、重楼、黄精、黄檗、杜仲、砂仁、五倍子等道地药材为主。彝良县和大关县成为云南省30个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县,天麻等中药材产业成为昭通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中药材种质资源丰富

  昭通市地处亚热带、暖温带共存的高原季风立体气候区域,复杂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全市共有药用植物198科2023种,其中正品中药材93科291种,珍稀药材19种,大宗药材66种(年产量50吨以上),引种药材14种。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主要有天麻、半夏、重楼、白芨、黄精、昭参、贝母等300余种。这些丰富的种质资源为中药材种子种苗的培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种子种苗繁育技术不断提升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标准的制定和完善,相关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研究制定数量逐年递增。昭通市各级政府也高度重视中药材种子种苗的发展,成立了昭通市天麻特产局,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明确了中药材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随着与昭通学院、云南省农科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昭通市中药材种子种苗的繁育技术不断提升,许多先进技术和方法被引入中药材种子种苗的繁育中,如生物技术应用、DNA分子技术、多组学技术等,有助于提高中药材种子种苗的质量和产量。

  二、昭通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昭通市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集中在种质资源保护、种子种苗研究、生产经营主体、质量评估标准和市场监管体系等方面。

  (一)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不足

  昭通市虽然拥有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但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不足,缺乏有道地特色的优良品种支撑。目前,昭通市种植的大部分品种是从其他地方引入的,少部分是真正的地方资源,缺乏真正有道地特色的优良品种。这不仅影响了中药材的品质,也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种子种苗研究薄弱

  中药材生产相对落后,特别是品种选育起步晚、技术落后、发展缓慢。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相比,中药材生产仍处于物种阶段,部分品种种内变异丰富,种间过度类型多,难以达到品种所要求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昭通市专业从事药用植物育种研究的人员和机构较少,科技投入有限,种苗技术研究薄弱,一些生产技术难题长期未能解决。种子种苗来源主要依靠外地引种或本地药农自留种子,缺乏规范化的种源,种子种苗质量参差不齐。

  (三)缺乏专业生产经营主体

  昭通市有中药材龙头企业37家,但均为种植和制药企业,缺乏专业的种子种苗生产企业。中药材种类繁多,种子特性不一,部分种子只能现采现播,而昭通市中药材种业发展薄弱,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导致种源不清、种质混乱、种子质量参差不齐。种子种苗交易手段落后,主要依靠传统的农贸市场地摊式贸易,对种子真伪的鉴别和质量的把控常常依靠个人经验,缺乏规范化的市场监督管理体制。

  (四)缺乏完善的质量评估标准和市场监管体系

  我国至今未制定专门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管理条例或办法,现行的《种子法》偏重粮油果蔬种子管理,针对中药材种子种苗的管理专业性不强。2002年试行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对中药材脱毒、选育、良种繁育等技术性管理缺乏细致规定,实际应用中作用有限。目前,我国常用的300多种中药材中,只有部分品种有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大部分品种缺乏相应的质量标准。相关部门没有推行有效的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监管办法,缺乏专门的机构和部门控制和检验种子种苗质量,市场流通性及信息化水平低,种子种苗质量难以保障。

  三、昭通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昭通市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旨在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构建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创新

  建立昭通特色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加大对道地品种和新品种的选育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中药材种子种苗发展落后问题。整合科研力量,加强产、学、研、用、推相互融合,开展珍稀、濒危、重要、有特色野生药用资源的收集、人工驯化繁殖及野生抚育,提高资源生态适应性和种群生存能力,重点选育优良品种,确保资源保护和种质创新及开发利用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二)开展种子种苗科技体系研究,推进良繁基地建设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育种企业的合作,深入探索良种种苗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的研究,加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创新及推广,为中药材种苗繁殖提供技术支撑。根据中药材种子种苗的繁育需求,合理规划繁育基地的布局和建设规模,优先建立道地药材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地区的良种繁育工作,推动中药材种苗生产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产业化发展。

  (三)建立健全种子种苗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培育良种生产经营主体

  培育中药材良种生产经营主体,组建“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中药材种业创新体系。培育专业的生产市场化运营的种业公司,特别是在种植面积大且集中发展良好的区域,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大力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中药材良种生产经营主体。相关主管部门尽快研究和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种子可追溯体系,切实规范种子的质量标准。

  (四)加强科技支撑,提高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

  以培育高品质中药材新品种选育为目标,针对昭通道地特色优势品种,加强科技支撑,加大资金投入,优先开展昭通天麻、昭通珍珠半夏、昭参、黄精、白芨等品种测序与群体建立,利用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等多组学技术手段,提高种子选育繁育技术、生产栽培技术、资源转化利用技术,并进行产业化推广。在中药材生产的整个环节中积极运用有关的科学技术,把控好选种、育苗、移栽、管理、采收与加工等各个环节,提升药材种植产业的科技水平。

  (五)构建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检测与评定体系

  结合新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积极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认证工作,提升质量控制水平。从道地特色优势品种着手,加强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关键技术研究,逐步建立主要品种种子种苗相关标准,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在昭通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或检验检测院增设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检测专项,针对本地区重点品种、种子种苗生产重点企业、育苗大户等提供检测服务,并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为种子种苗的市场流通和监管提供依据。

  (六)建立产业信息体系,优化服务环境

  中药材行业现状分析指出,由相关责任部门负责建立昭通中药材产业科技信息网,推动中药产业信息化,便于掌握产业发展动态,推动科技创新、技术培训、人才培育、市场动态等信息网络化,及时发布昭通中药材产业种源(含外引种)质量标准、产品生产质量控制标准、溯源体系标准等信息,实现昭通中药产业与各方信息交流无障碍化。

  四、总结

  昭通市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构建种质资源库、加强科技支撑、推进良繁基地建设、建立健全生产经营管理体系、构建质量检测与评定体系以及建立产业信息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昭通中药材种子种苗的质量和产量,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未来,昭通市应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中药材种子种苗的繁育技术水平,为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中药材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