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金融其它 资讯详情
绿色金融加速发展:2025年银行系发债规模再攀新高
 绿色金融 2025-04-21 09:00:21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持续完善,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绿色债券为低碳转型注入强劲动能。截至2025年4月中旬,仅银行业机构已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1660亿元,较去年同期显著提速。多家头部银行凭借较低融资成本与优质资产配置能力,在市场中形成示范效应,推动绿色信贷规模突破新高。

  一、发行规模快速攀升 头部机构主导市场

  2025年以来,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政策性银行成为绿色金融债发行主力。截至4月18日,农业银行以单期600亿元创下国内最大规模纪录;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分别完成300亿元发行,厦门银行也成功募集30亿元。与2024年全年2225亿元的总规模相比,当前进度已达同期近七成。政策性金融机构同样表现活跃,进出口银行、农发行等均通过绿色债券引导资金流向清洁能源、生态环保等领域。

  二、低成本融资优势凸显 市场认购热情高涨

  多期债券数据显示,3年期品种利率普遍低于2%,最低达1.70%的兴业银行首期发行案例中,超额认购倍数达2.38倍。交通银行采用弹性增发机制,最终规模较基础发行量扩大100亿元,全场订单超600亿元。这种低融资成本与高市场认可度形成良性循环,既反映投资者对绿色资产的偏好增强,也体现发行人通过精细化定价策略有效平衡了资金需求。

  三、资金精准投向重点领域 创新品种扩容加速

  据发行文件披露,募集资金重点支持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清洁能源产业。例如农业银行600亿元债券明确将用于光伏电站、风电项目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建设。同时碳中和债券作为创新工具持续发力,成为一季度主要增长极。数据显示,2025年首季贴标绿债发行量同比大增五成以上,其中银行间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虽略有波动,但月均换手率仍维持在4%左右。

  四、ESG评级提升助力长期发展

  金融机构通过绿色金融实践实现环境效益与经营质量双赢。某股份制银行2024年末获得国际权威机构最高ESG评级后,其绿色融资余额突破2.19万亿元,其中符合央行标准的绿色贷款达近万亿规模。这种良性互动机制为后续债券发行创造了信用溢价空间,形成"高评级低成本大规模"的正向循环。

  综上所述,我国绿色金融债市场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银行机构凭借多元化产品设计和精准资金投向,在助力"双碳"目标的同时实现了自身业务结构优化。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与投资者认知深化,预计全年发行规模有望突破历史峰值,为经济转型提供更充沛的绿色动能。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绿色金融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