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物流 资讯详情
2025年航空物流行业分析: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有望增至 70%
 航空物流 2025-04-17 10:30:07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演变以及我国双循环发展格局逐步深化的背景下,航空物流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作为现代物流业的关键一环,对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航空物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深入了解航空物流企业的竞争力状况,对把握2025年行业发展趋势、推动企业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预计2025年,航空物流行业企业竞争将愈发激烈,头部企业凭借资源和规模优势,市场份额有望增至70%。

  一、双循环视角下航空物流企业竞争力内涵剖析

  《2025-2030年中国航空物流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向双循环转变,航空物流行业也在积极调整战略方向。过去,航空物流侧重于国际航空货运,如今逐渐向国内、国际并重的方向发展。在双循环视角下,航空物流企业竞争力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企业需要适应市场变化,为双循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意味着要具备良好的管理组织能力,合理规划航线,加大核心城市圈的航班密度,完善航空货运网络布局,提高整体运营效率,以此为经济内循环提供坚实基础。同时,要积极拓展国际业务,构建国际航空货运通道,推动与制造企业的国际战略对接,促进生产要素和商品跨境高效流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

  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信息化能力也是关键。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航空物流信息化水平,可以增加货运供给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此外,注重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进多式联运,打造综合性物流企业品牌,也是航空物流企业在双循环格局下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航空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双循环视角下航空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内涵,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该体系涵盖基础竞争力和长期可持续竞争力两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又细分多个二级和三级指标。

  基础竞争力方面,运作能力通过总资产、机队规模、内部治理结构等指标衡量,反映企业的运营规模和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则用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投入资本回报率等指标体现,展现企业的盈利状况。技术创新能力通过研发投入占比、研发员工占比、资本化研发投入占比等指标衡量,体现企业对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

  长期可持续竞争力方面,环境竞争力通过国际贸易参与度、上下游企业关联交易等指标反映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参与程度和产业链协作能力。品牌塑造涵盖环境保护、慈善捐赠等指标,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品牌形象。抗风险能力通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衡量,反映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

  研究选取2022年8家上市航空运输企业作为样本,这些企业占据航空运输市场份额的九成以上,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地方政府统计公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及各公司统计年报、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等,缺失值采用插值法处理。

  采用熵权-TOPSIS法进行测度。该方法将客观熵权法与TOPSIS法的多属性决策排序相结合,具体步骤包括构建评价矩阵、数据标准化处理、归一化处理、计算信息熵值、信息效用值、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正负理想解,计算欧式距离和相对接近度,最后根据相对接近度对样本企业竞争力进行排序,以此确保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三、航空物流企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通过上述模型对8家航空运输上市企业的数据进行评价,得到各指标权重。在基础竞争力方面,运作能力中的机队规模权重为0.053,总资产权重为0.051;盈利能力方面,资产报酬率ROA权重为0.054,相对较高;技术创新能力中,资本化研发投入占比权重达0.152,较为突出。在长期可持续竞争力方面,环境竞争力中的国际贸易参与度权重为0.100,抗风险能力中的资产负债率权重为0.103,这些指标在评价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根据模型计算,得出样本企业的正负理想解欧式距离及相对贴近度。综合得分显示,中信海直排名第一,南方航空位居第二,华夏航空排名最末。从各分项指标相对接近度来看,不同企业在运作能力、盈利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各异。

  综合得分排名呈现出明显的分层。中信海直和南方航空综合竞争力水平较高,中信海直在盈利能力与抗风险能力方面表现突出,南方航空的运作能力领先。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和春秋航空具有较高综合竞争力,但在部分财务指标或运作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海航控股、吉祥航空和华夏航空综合竞争力较弱,在技术创新能力、环境竞争力等多方面有待提升。

  在运作能力上,三大航凭借辐射全国的航线网络、庞大机队规模和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排名靠前,而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和中信海直需要扩大机队规模,提升业务覆盖范围。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整体表现不佳,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积极性不高,受研发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以及国内创新成果立法保障不完善等因素影响。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方面,中信海直、春秋航空和华夏航空等低成本航司表现较好,三大航因运营成本高、资产负债率高,需要优化运营和资产结构。环境竞争力方面,春秋航空、南方航空和华夏航空水平相近且相对较低,需加强国际合作。品牌塑造方面,华夏航空相对贴近度远低于其他航司,应加强社会责任履行,提升品牌效应。熵权TOPSIS模型反映出企业间差异明显,与实际情况契合,证明其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应用性。

  四、提升航空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建议

  航空运输企业应明确自身战略定位,开展多元化业务,拓展物流服务范围,提高区域网络覆盖。整合内部资源,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降本增效。合理增加全货机数量,优化客机腹舱规划,提升航空货运能力。积极引进新技术,推动业态升级,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优化航班规划,提高航班利用率和座位填充率,降低空座率和燃料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灵活调整票价和航线,扩大市场份额,增加收入。通过资产重组、资产剥离等方式,优化资产结构,减少不必要的固定资产,降低负债,增加现金流,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航空物流供应链的韧性。

  加快大数据、5G等新兴信息技术在航空物流全链条的应用,提升货运电子化、处理自动化、物流可视化水平,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能力。结合自身业务和市场需求,制定专利战略,加强核心技术专利保护,积极申请技术创新领域专利。推动绿色物流、智慧物流建设,加强研发成果转化和商业化运作,同时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保障企业知识产权。

  航空物流行业分析指出,顺应双循环和RECP发展机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打造空中货运通道。创新营销手段,针对“一带一路”地区旅客推出优惠活动和定制化旅行套餐,吸引更多客源,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好感度。通过提升机舱环境、餐食服务和客户关怀等服务质量,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五、总结

  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航空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诸多挑战。2025年,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头部企业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通过构建科学的竞争力评价体系对8家上市航空运输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不同企业在基础竞争力和长期可持续竞争力的各方面表现存在差异。部分企业在某些指标上具有优势,而部分企业则面临着技术创新不足、盈利能力有待提高、国际竞争力较弱等问题。

  为提升航空物流企业竞争力,企业应精准定位市场,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调整资产结构,提高供应链韧性;以创新驱动绿色智慧物流建设;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打造良好品牌效应。通过这些措施,航空物流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双循环发展格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推动我国航空物流行业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为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贡献更大力量。

热门推荐

航空物流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