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4月15日,成都轨道集团宣布其位于成都轨道装备智慧工厂的三条关键产线——轨道车辆车门、车钩及电气牵引系统全自动智能化检修产线正式投产。这一里程碑标志着西南地区首次实现轨道交通核心部件智能检修技术的全覆盖,并推动成都"1+N"城轨智慧维保体系基本成型,为城市轨道交通运维领域注入新动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轨道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作为国内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智慧工厂,该生产基地通过引入机器人集群与数字孪生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人工依赖的维修模式。以车门检修产线为例,3组智能机器人协同作业,在±0.1mm精度范围内完成轴承抓取、部件检测及装配全流程。相较于过去每扇车门需要30分钟的人工拆装调试,自动化系统仅需10分钟即可高效完成任务。这种"门扇+部件"双线并行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使整体检修效率提升2倍,实现了从单点作业到智能协同的质变。
此次投产的三条产线不仅聚焦单一设备优化,更通过标准化作业与数据互联形成系统性突破。车钩及电气牵引系统的智能化检修同样取得显著成效,其周期较传统模式缩短约20%。这种跨部件、跨平台的技术整合,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起虚拟现实联动的运维网络,使得故障诊断精度提升的同时,还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与作业风险。工厂通过自动化检测设备与智能仓储系统的无缝衔接,实现了全生命周期数据追踪,为未来预防性维护奠定了基础。
成都轨道集团以"1+N"智慧维保体系为核心,持续投资布局自动化产线并拓展智慧城轨装备研发。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该体系已形成覆盖车辆主体与核心系统的综合服务能力,并计划向智慧车站运维等新兴领域延伸。这种生态化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本地轨道交通检修的响应速度和服务半径,更推动了区域产业协同创新,为西部地区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高效运营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本。
总结
成都轨道装备智慧工厂的投产,不仅是西南地区轨道交通维保能力的重大升级,更是我国城市交通数智化转型的重要实践。通过机器人技术、数字孪生与自动化产线的深度融合,传统检修模式实现了效率与精度的双重跃升,为行业树立了"智能+绿色"的新标杆。随着"1+N"体系的不断完善,成都正加速构建覆盖全链条的智慧维保网络,持续赋能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