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我国医疗器械领域迎来多项重要政策调整与技术创新进展。国家药监局严查网络销售违规行为彰显监管决心,同时杭州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医疗应用推动产业升级。企业层面,多家公司取得产品注册认证或完成融资,行业在规范中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4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开曝光四起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违法违规案例,涉及资质展示不全、产品标签不符及未依法注册等行为。具体包括某公司通过淘宝网销售未合规标注注册信息的器械、天猫平台售卖不符合标准的第一类医疗器械、美团平台出现未经注册的第二类医疗器械交易,以及未经授权销售第三类高风险器械的行为。监管部门强调将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持续高压打击违规经营,保障公众用械安全。这一系列处罚与公示举措明确传递出强化网络售械合规管理的决心,推动行业形成不敢违、不能违的市场环境。
杭州市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建设方案(2025年版)》显示,当地正加快构建医学人工智能应用体系。计划引入国家人工智能医疗中试基地,重点研发"数字健康人"等核心模块,并开发睡眠管理、中医诊疗等多领域智能辅助系统。通过建设卫生健康数字实验室,推进关键技术攻关与场景落地,预计将在病历生成、药事监管等领域实现突破性应用。这一战略举措标志着医疗AI从技术研发向临床转化的加速跃迁。
近期多家企业取得重要进展:乐心医疗腕式电子血压计获广东省药监局认证;戴维医疗全资孙公司的一次性腔镜吻合器组件通过浙江省注册审批,适用于多科室微创手术。华纳药厂则获得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生产批件,该产品用于临床急救低血压治疗。资本市场上,映恩生物港股首日涨幅达130%,诺令生物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显示投资者对医疗创新领域的持续关注。
4月15日,映恩生物科技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当日股价较发行价飙升130%。与此同时,南京诺令生物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由鼎信资本等机构联合注资。资本市场对医疗创新企业的积极反馈,反映出行业在精准治疗、智能诊断等领域蕴藏的广阔前景。
贝瑞基因子公司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达成协议,将共同推动"新生儿功能性出生缺陷早筛技术研发及转化应用"课题成果落地。双方计划在遗传病筛查、分子诊断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至临床服务,为提升我国出生缺陷防控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天津达仁堂宣布将持有的中美史克制药12%股权转让给赫力昂相关方,交易总金额约16.23亿元,此举旨在优化资源配置并增强主业竞争力。与此同时,邦彦技术计划年内推出面向医疗行业的AI智能体系统,其心理咨询服务已开始在医疗机构试点推广,标志人工智能在医疗场景的多样化应用扩展。
总结
从严格监管网络销售乱象到加速人工智能医疗布局,当前医疗器械行业正经历规范与创新并行的发展阶段。政策高压线保障市场秩序的同时,技术创新持续赋能诊疗服务升级,资本市场则为产业突破提供强劲动力。企业通过产品研发、资本运作和产学研合作多维度发力,在提升产品合规性与技术先进性的双重目标下,推动整个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