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推动教育模式创新的核心动力。为加快教育领域数字化进程,教育部等九部门于2024年4月16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通过算法、数据与场景的深度融合,构建自主可控的智慧教育体系。这一政策不仅将重塑教学方式,更将为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注入新动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意见指出,需加快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大模型,重点突破多模态语料库建设,通过整合文本、图像、音频等多元数据资源,形成高质量自主可控的数据集。此举将为算法训练提供坚实基础,同时确保技术应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
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文件强调要建立完善的算法安全评估体系,通过多维度验证保障教育应用场景的伦理合规性。特别是针对思政、心理健康等敏感领域,需优先开展技术风险排查与内容审核,避免算法偏见对学生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政策明确要求围绕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及科学教育、美育等关键领域,构建垂直化大模型应用体系。例如在思政课中嵌入智能问答系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发个性化情绪识别工具,通过"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模式实现精准教学支持。
为加速技术落地,相关部门将遴选一批具备条件的学校和地区开展应用试点。通过积累实践经验并持续优化模型性能,最终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实施方案。同时鼓励产学研协同攻关,推动教育大模型在资源开发、教学评估等多环节的应用拓展。
此次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教育数字化进入系统化实施阶段。从底层数据建设到上层场景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将全方位赋能教与学过程。通过构建安全可控的技术体系和开放共享的生态平台,未来教育有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为国家战略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