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医疗服务 资讯详情
2025年互联网医疗行业现状分析:建立多层次复合型定价机制
 互联网医疗 2025-04-16 11:31:42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服务模式,在2025年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探索线上医疗服务的收费模式。本文通过对我国互联网医疗收费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当前的收费模式,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一、互联网医疗收费现状概述

  《十五五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互联网医疗依托互联网技术,整合医疗资源,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2023年9月至10月,对全国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建立的互联网医院医疗服务收费情况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医疗服务收费主要依据咨询形式、医院等级和医生职级。其中,78.4%的医院在线复诊费用在10元及以下/例,不同级别医院不同职级医生的图文、语音、视频健康咨询费用均以20元以下为主,44.4%的医院支持医保在线支付。

  二、互联网医疗收费依据分析

  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通常根据咨询形式(包括图文咨询、语音咨询等)、医生职级、医院级别等因素来确定。调查结果显示,咨询形式、医院等级和医生职级是互联网医院运营过程中排名前三位的收费依据,分别占比61.1%、53.7%和48.1%。不同等级和地区的互联网医院在收费依据上并无显著差异,表明互联网医疗服务收费在不同地区和等级的医院中具有一定的统一性。

  三、互联网医疗收费模式探讨

  (一)互联网医疗在线复诊收费模式

  在线复诊是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费模式受到广泛关注。调查发现,41家开展在线复诊的互联网医院中,31.7%的医院不收取复诊费,34.1%的医院收费在5~10元/例。三级医院复诊业务收费标准集中在5~10元/例,占比40.6%;二级及以下医院复诊业务收费不超过50元/例,55.6%的医院不收取复诊费。东部地区的互联网医院复诊收费集中在11~50元/例,占比77.8%;中部地区的互联网医院复诊收费不超过10元/例,36.0%的医院不收取复诊费;西部地区的互联网医院复诊收费不超过4元/例,57.1%的医院不收取复诊费。不同地区互联网医院的在线复诊收费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收费相对较高,而中部和西部地区收费较低。

  (二)互联网医疗健康咨询收费模式

  互联网医院提供的健康咨询服务形式多样,包括图文咨询、电话或语音咨询、视频问诊等。调查结果显示,图文咨询是互联网医院中最常见的服务形式,占比94.3%;其次是视频问诊,占比65.7%;电话或语音咨询形式最少,占比54.3%。在收费方面,不同职级医生的图文健康咨询收费以20元以下/例为主,占比超过80%。语音咨询和视频咨询的收费也主要集中在20元以下,但存在部分医院收费在100元以上的情况。

  四、互联网医疗医保在线支付现状

  医保在线支付是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54家互联网医院中,44.4%的医院支持医保在线支付。从医院等级来看,三级医院和二级及以下医院支持医保在线支付的比例分别为33.3%和73.3%;从地区划分来看,东部地区医保在线支付支持率最高,占比80.0%;中部地区支持率最低,占比20.0%。不同等级和地区的互联网医院在医保在线支付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支持率较高,而中部地区支持率较低。

  五、互联网医疗收费模式改进建议

  (一)建立多层次复合型定价机制

  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收费模式应根据服务类型和患者需求进行差异化定价。对于在线复诊等基础业务,应考虑患者的支付能力,侧重发挥互联网医疗的普惠性和公益性,通过政府财政补贴、医院补贴等方式进行资金支持,保持较低的定价。对于健康咨询等个性化增值服务,可设置订阅制、打包付费制、家庭医生签约制等多种收费策略,满足不同群体的高层次需求。同时,应结合实际工作量和服务质量对参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生进行合理的收入分配和激励,肯定医生的专业价值,提高医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健全互联网医疗收费监管机制

  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监管是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首先,应加强资质审核,确保参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疗团队成员具备专业能力,诊疗活动与执业范围一致,并经过统一的教育和培训。其次,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牵头开展系统的定价研究,结合当地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密度与抚养比等指标,测算居民互联网医疗服务需求,参考当地居民人均收支情况、基本医疗保险情况等指标,评估居民的实际支付能力,制定科学的定价模型。同时,应充分梳理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关键要素和参与主体,开展成本测算,综合考虑互联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维护成本、医务人员劳动成本等。此外,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建立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信息监测和发布制度,公示收费项目和价格,使收费标准公开透明,保障患者的知情权。最后,应密切关注国家卫生政策和区域卫生规划的动态变化,及时对属地互联网医疗服务政策进行灵活调整,同时建立安全管理投诉平台,引入听证会机制等,强化社会参与,发挥社会公众的力量,对互联网医疗服务收费进行监督和评价。

  (三)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在线支付

  目前,互联网医疗医保在线支付尚未普及,不同地区互联网医院的医保在线支付情况存在差异。互联网医疗行业现状分析指出,为促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广泛应用,应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在线支付,强化各地区均衡发展。一方面,各地主管部门应完善互联网医疗医保报销政策,确定医保报销范围,实施更多元的复合式支付方式,鼓励患者参与互联网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应借助信息化手段在互联网诊疗服务过程中进行动态监管,防止因医保报销引起的强制消费、医疗资源滥用、过度医疗等医疗乱象的发生,对不合理、不合规的医保报销项目及时调整,既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又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

  六、总结

  互联网医疗作为医疗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其收费模式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互联网医疗收费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当前的收费模式,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建立多层次复合型定价机制、健全收费监管机制以及推进医保在线支付,是促进互联网医疗服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互联网医疗有望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互联网医疗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