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手机终端 资讯详情
全球芯片供应链面临“国家安全“新考验:美关税政策的多维度冲击
 芯片 2025-04-15 13:19:11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美国近期围绕贸易政策展开密集动作,在启动对等关税后不足半月内连续调整策略,半导体与药品进口调查、关税豁免清单更新及汽车零部件免税考虑等一系列举措引发市场剧烈震荡。这一系列操作不仅暴露了当前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更凸显出"国家安全"概念在国际贸易博弈中的权重变化。

  一、232条款启动全面调查:芯片产业首当其冲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芯片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美国商务部已正式依据《贸易扩张法》第232条对半导体及制造设备展开国家安全影响调查。此次调查覆盖所有进口芯片产品及其衍生电子产品,特别聚焦占全球60%以上产能的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市占率15%)和日本(市占率12%)。数据显示,这些地区的先进制程芯片占比超过90%,而美国本土仅占据约12%的全球市场份额。调查结果可能引发进口限制甚至关税制裁,对高度依赖跨境供应链的芯片产业形成直接冲击。

  二、药品供应链进入高风险区:行业警告短缺隐忧

  同步启动的药品进口调查将覆盖从原料药到成品药的全产业链环节。美国市场超过80%的活性药物成分依赖海外供应,其中印度和中国分别占据关键原料药25%和30%的市场份额。制药企业警告称,若实施关税制裁可能导致药品短缺加剧,尤其在仿制药领域可能引发患者可及性危机。行业呼吁通过阶梯式征税方案缓解供应链转移压力。

  三、政策摇摆制造市场混乱:豁免清单与新税则冲突

  海关突然公布的进口税率豁免政策曾短暂提振科技产业信心,涉及半导体设备、通信产品等关键品类的20%关税被暂时搁置。然而随后政策方向突变,相关商品仍需承担芬太尼制裁关联关税,并可能在后续调查中面临更严格限制。这种朝令夕改的操作导致企业难以制定稳定供应链策略,芯片制造商库存周转周期被迫延长1520天。

  四、汽车产业成新博弈焦点:关税豁免与本土化矛盾

  在汽车领域,25%的永久性进口关税已推高美国新车均价3700美元。最新传出的零部件免税政策调整显示政府试图平衡产业压力,但要求车企加速本土化的立场未变。分析指出,若半导体和药品供应链受阻,汽车产业将面临"双线危机"——既承受关税成本又遭遇关键部件短缺。

  这场始于芯片却蔓延至多领域的贸易博弈,本质上是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重构全球产业链的尝试。通过232条款调查施压主要供应国的同时,政策反复带来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剧市场波动。当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受限可能使台积电等企业扩产计划延后69个月时,这种"战略摇摆"既暴露了美国产业竞争力短板,也给依赖跨境分工的世界经济埋下新的不稳定性因子。最终结果或将重塑全球供应链地理版图,但短期内震荡效应难以避免。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芯片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