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农业 资讯详情
农业创新再发力:特色品种扩容与“仿种子“整治并举
 农业 2025-04-10 11:55:20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我国种业振兴行动深入推进,农业农村部近期发布新一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公告,在强化市场规范的同时加速优质资源推广。此次调整涉及1254个特色品种的新增认证和313个"仿种子"问题品种的强制退出,标志着农业领域正通过动态管理机制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良种"进出"双通道 优化登记管理体系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农业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农业农村部同步推进特色品种扩容与问题品种清退工作,共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作物新品种1254个。与此同时,313个存在严重同质化或侵权行为的"仿种子"被撤销资格。这类"仿种子"多通过简单修饰原有品种或盗用核心亲本进行申报,导致市场出现大量近似产品,既挤占创新空间又扰乱交易秩序。此举通过建立更严格的登记审查制度,有效遏制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

  二、专项整治多措并举 护航种业原始创新

  为从源头净化市场环境,农业农村部将持续强化"仿种子"整治力度。具体措施包括:加快修订品种登记办法,引入DNA指纹技术实现精准鉴定;建立登记品种跟踪评价体系,定期开展鉴评与推介工作;扩大优质特色品种推广范围,提升市场供给质量。通过制度完善和技术升级的双重保障,将防止同质化品种进入市场,保护育种者的原始创新权益。

  三、行业规模持续扩张 风险防控同步加强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种子相关企业超202.8万家,仅2025年新增注册量就达9.3万余家。区域分布上,山东(23.1万+)、江苏(15.1万+)和河南(14.4万+)三省占据产业高地。值得注意的是,在庞大的市场主体中约有2.39%的企业存在司法纠纷记录,反映出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仍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合规经营。

  此次品种登记调整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种质资源的系统性治理思路,更彰显了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决心。通过建立"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我国正加速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现代种业发展格局,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能。未来随着登记办法的修订和完善,农业市场将形成更加公平健康的竞争环境,优质特色品种的规模化应用也将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农业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