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联合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为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农业农村发展指明方向。规划提出分阶段建设目标,至2027年实现农业强国建设明显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面达成乡村振兴与现代化,其中农机装备的智能化升级和全产业链覆盖成为推动粮食安全与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农业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规划明确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在单产提升行动中,高性能、智能化农机的应用被列为重要支撑。从耕地到收获的全链条作业环节,农机设备需实现精准化与自动化,以应对复杂地形和规模化种植需求。例如,在关键农艺环节中,智能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可优化播种密度与施肥效率,直接推动粮食产量提升。
规划提出构建多层次农机装备体系,重点攻关大型高端智能农机的研发与产业化。针对丘陵山区等特殊地形,将加快小型化、专用型机械适配性开发,填补区域作业空白。同时,推动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政策落地,通过财政补贴和技术改造加速技术迭代。此外,规划强调打造产业集群,促进农机研发、制造与服务协同创新,实现种养加全链条高性能设备的全覆盖。
在完善农业经营体系方面,土地流转政策为大型农机高效作业提供了规模化基础。通过集中连片的土地管理,农业生产效益显著提升,进一步释放农机使用效能。农产品加工环节的先进装备升级,则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延伸。例如,在智能化分拣、冷链物流等环节引入自动化设备,可降低损耗并提高产品标准化水平。
总结:
《规划》以农业强国建设为总纲领,将农机发展作为实现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通过强化技术研发、优化装备结构和深化产业融合,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有望加速推进。从短期目标到中长期愿景,政策设计既注重解决丘陵山区等薄弱环节的技术短板,也瞄准未来三十年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的全面转型。这一战略布局不仅为农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更将重塑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最终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长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