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根基,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正式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这一纲领性文件立足新发展阶段,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城乡融合等核心任务,系统擘画了未来十二年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路径与发展目标,为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产业韧性强、生态绿色强、宜居宜业强的农业强国提供了行动纲领。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农业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规划明确以2027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为关键节点,分步骤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27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提升至1.4万亿斤,高标准农田建设加速推进,乡村产业体系与基础设施显著完善;到2035年,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最终在本世纪中叶建成供给安全可靠、科技自立自强的农业强国,实现城乡全面融合和乡村全面振兴。
规划将粮食安全置于首要位置,提出系统性保障措施。一方面严守18.65亿亩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扩面,重点在东北黑土区等优势区域建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另一方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通过强化种业创新、优化种植结构、完善价格补贴政策等组合拳,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左右。同时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保护生态前提下拓展大水面渔业、设施农业和生物资源开发,推动粮经饲统筹发展。
科技创新被确立为农业强国的核心引擎。规划部署实施种业振兴攻坚行动,要求突破基因组学等基础研究瓶颈,建设南繁硅谷等战略平台,选育高油高产大豆、耐盐碱作物等关键品种,并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在农机装备领域,重点研发大型智能农机和丘陵山区适用机械,打造产业集群提升国产化水平。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三权分置"配套政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规划强调因地制宜的实施策略,鼓励东部沿海省份率先建成农业强省,支持中西部经济条件较好地区打造农业强市强县。通过分类探索特色化发展模式,形成梯次推进格局。同时加强政策协同与要素保障,将农业强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确保任务落实。
总结
《规划》以系统性思维勾勒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全景图谱,既聚焦粮食安全这一战略底线,又瞄准科技创新驱动这个关键变量,更注重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通过明确量化指标、强化政策支撑和细化实施路径,为未来十年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可操作、可考核的目标体系。从耕地保护到种业突破,从设施升级到产业融合,每项举措都紧扣"农业强国"核心命题,彰显了以高质量农业现代化服务国家战略全局的决心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