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4月10日,一场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交叉领域的产业座谈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召开,标志着这座创新之都正加速布局具身智能这一新兴赛道。作为连接前沿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关键领域,具身智能正在重塑人机协作的边界,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随着全球科技竞争向智能化纵深发展,具身智能凭借其"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能力,逐渐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化的核心方向。深圳依托在机器人硬件制造和AI技术研发领域的双重优势,在本次座谈会上明确将具身智能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重点发展方向。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这座城市正加速构建从基础研究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深圳以"人工智能+"行动为纲领,同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在机器人运动控制、多模态交互等关键技术领域布局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另一方面通过建设行业应用场景库、设立专项扶持基金等方式,引导企业将具身智能技术应用于智能制造、医疗康复、家庭服务等多个场景。这种"技术突破+场景赋能"的双轮驱动模式,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数据显示,深圳已聚集超过200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在无人机、工业机械臂等领域形成明显优势。通过前瞻布局具身智能未来产业,深圳正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在硬件层面打造模块化机器人本体制造基地;在软件层面建设大规模具身智能算法训练平台;同时培育覆盖芯片、传感器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供应链体系。这种多维度协同将加速形成"研发转化生产应用"的价值闭环。
深圳通过搭建跨领域合作平台,吸引科研机构、龙头企业与投资方共同参与具身智能标准制定和技术攻关。例如在医疗机器人领域,已有多家本地企业联合开发出具备自主导航和精准操作能力的手术辅助系统;工业场景中则涌现出能够动态学习生产工艺并优化作业流程的柔性生产线解决方案。这种开放协作生态正成为深圳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的关键优势。
总结来看,深圳以具身智能为突破口,正在书写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新篇章。通过政策牵引、技术攻坚和生态构建三管齐下,这座城市不仅在加速自身产业升级步伐,更在为全球智能制造提供可复制的创新范本。当硬件精密性与算法智能化实现深度耦合时,一个由具身智能驱动的产业新时代已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