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在国家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背景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迎来关键突破期。作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为未盈利但具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开辟了融资通道。其中,微电生理以国产心脏电生理领域标杆企业的身份,通过科五标准实现科创板上市并成功摘U,成为推动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突围的典型案例。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3月,微电生理正式摘下"U"标识,标志着其作为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企业的首个医疗器械案例圆满落地。该标准允许尚未实现盈利但具备显著技术优势和市场潜力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为硬科技领域创新注入动能。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营收达4.13亿元,同比增长25.5%,归母净利润突破5,207万元,同比激增8倍以上,印证了科五标准对优质企业的筛选效能。微电生理的成功案例进一步彰显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深度与广度。
作为全球少数掌握心脏电生理设备与耗材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微电生理打破了外资长期垄断格局。其产品覆盖"冰(冷冻消融)、火(射频消融)、电(脉冲消融)、磁(导航定位)"四大技术路径,形成30余款注册认证产品矩阵。截至2024年,三维手术量超7万例,国内医院覆盖率突破400家,海外市场拓展至15个国家,海外营收达1.12亿元,同比增长63%,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27.6%。通过持续技术迭代与全球化战略,企业实现了从国产替代到参与国际竞争的跨越式发展。
微电生理研发投入强度持续领先行业,2024年研发费用达1.01亿元,占营收比重24.5%。其核心技术突破包括国产首款压力监测消融导管、冷冻球囊系统及全球领先的磁导航技术平台。截至2024年底,企业累计获得专利授权275项,在研产品覆盖脉冲电场消融(PFA)、肾动脉射频消融等前沿领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参股公司获批的脉冲消融设备使企业在2025年率先完成"射频+冷冻+脉冲"三大能量平台布局,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当前中国心脏电生理市场外资占比仍超80%,但行业渗透率不足3%的现状预示着广阔增长空间。随着房颤患者数量攀升和新型术式普及,预计手术量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微电生理通过前瞻性布局PFA等创新技术,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抢占技术制高点。其产品在复杂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表现获得权威医疗机构认可,为国产替代提供了关键突破口。
总结来看,微电生理的突破之路折射出中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转型升级路径:以科创板科五标准为代表的政策支持、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构建的技术壁垒、全球化战略布局形成的市场张力,共同构成了企业硬科技突围的核心逻辑。随着更多创新技术落地与产品矩阵完善,国产企业在心脏电生理等细分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将加速提升,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