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深圳举办全国性产业对接活动推动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一场聚焦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制造业中小企业的产业对接活动于4月2日在深圳拉开帷幕。这场由工信部联合多方主办的系列活动,通过场景发布、供需对接等创新形式,为中小企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技术路径,标志着我国"AI+制造"融合进入新阶段。数据显示,活动吸引了全国200余家人工智能及关联领域企业参与,展现了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强大生命力。
深圳通过举办"携手共赢"百场产业对接首场活动,搭建起人工智能企业与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深度合作平台。活动中特别设置深交所上市培育专区,为企业提供资本市场辅导服务。这种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再到资本助力的完整服务链条,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在技术应用中的痛点问题。据主办方介绍,通过"诊断赋能跟进"模式,已形成可推广的AI与新型工业化融合范式。
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在活动期间发布了专项支持政策,重点围绕技术攻关、场景应用和生态建设三大方向提供政策保障。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同步上线的"找模型"板块,通过智能匹配、免费试用等服务,为中小企业获取大模型资源降低了50%以上的门槛。这些举措不仅强化了区域产业竞争力,更构建起"技术研发场景验证规模应用"的良性循环。
深圳依托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形成的完整产业链优势,在活动现场集中展示了芯片设计、算法模型、智能硬件等领域的创新成果。福田区作为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核心区,已聚集300余家规上企业,形成超百亿元产值规模。通过深化垂直领域应用融合,该区域正在打造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落地的全周期生态体系。
活动通过产品展示和供需对接环节,促成多个技术应用场景落地合作意向。例如智能终端企业在工业质检领域的解决方案,生物医药企业与AI算法企业的联合研发项目等,均体现了技术赋能实体产业的实践价值。这种"以用促研"模式有效提升了产业链协同效率。
此次深圳举办的系列活动,不仅为中小企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政策、技术、资本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更探索出人工智能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随着"AI+制造"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复制,预计将进一步释放我国数字经济潜能,推动形成以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数据显示,仅深圳市已培育独角兽企业十余家,产业链覆盖率达90%以上,这些先行经验将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