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3月造车新势力交付数据的强劲表现,港股市场迎来结构性上涨行情。零跑、吉利、理想等头部车企凭借产品力突破和成本优化策略实现销量跃升,带动资本市场对智能电动赛道的信心修复。行业数据显示,核心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与规模效应构建竞争壁垒,在新能源渗透率加速提升的背景下,新一轮增长周期已初现端倪。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3月港股汽车股集体上扬,零跑汽车单日涨幅超10%,吉利汽车涨逾5%。这背后是造车新势力交出的亮眼成绩单:零跑以37,095辆交付量首次登顶行业榜首,同比增长近1.5倍;理想与小鹏交付量均突破3万辆关口。一季度累计数据显示,零跑实现87,552辆交付规模,同比增幅达惊人的162倍,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些数据印证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迭代下的持续升温态势。
零跑汽车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至8,000万元,成为继特斯拉后第二家迈入盈利周期的造车新势力。全年营收321.64亿元同比增长92%,亏损收窄趋势显著。通过自研芯片与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应用,其最新B10车型将成本控制在11万13.9万元区间,预计今年二季度起加速放量。这种"性能越级、价格腰斩"的产品策略,正在重构15万元以下新能源市场的竞争版图。
零跑自主开发的LEAP 3.5架构通过四域合一中央域控技术,将智能驾驶硬件成本降低30%,为未来三年毛利率向10%15%区间迈进奠定基础。这种垂直整合能力使其在电池、电驱等核心部件领域获得更强议价权。行业数据显示,其2024年Q4单车毛利润环比提升27%,印证了技术降本路径的可行性。
据行业分析模型测算,零跑汽车有望在2025年实现年销50万辆规模,并在2026年突破70万辆大关。这种成长性源于其产品矩阵的持续扩展:从T平台到C平台再到B平台的产品线覆盖策略,精准卡位10万30万元主流市场。叠加智能座舱与L4级自动驾驶技术储备,企业正构建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栈竞争优势。
总结而言,港股汽车板块的集体走强反映了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成果的认可。头部车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成本突破和盈利改善后,正在形成"销量增长规模效应研发投入"的良性循环。随着智能化与电动化渗透率持续提升,行业将加速进入以技术驱动价值创造的新阶段,为投资者提供长期布局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