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药品 资讯详情
守护用药安全:药品电子身份证的六大实用指南
 药品 2025-04-02 11:41:49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国家医保局对药品追溯体系的全面升级,每盒药品的"电子身份证"——药品追溯码已成为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工具。这一系统通过唯一编码实现药品全流程可追溯,有效遏制假药、回流药及串换销售等乱象。为帮助公众更好利用该系统维护自身权益,以下结合最新政策与数据,梳理了医保购药时需特别注意的六大要点。

  一、确认药品身份:选择有追溯码的合法产品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药品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根据国家规定,2026年1月起所有药品必须实现追溯码全覆盖。当前中国已有七十万家药店销售带码药品,仅今年销量就接近七百亿盒。消费者应优先购买包装上印有完整追溯码的小药盒,并拒绝无码或损毁的药品。需注意,购药发票和支付记录不能替代追溯码作为身份凭证。若因特殊需求必须选择暂未带码药品(如住院拆零用药、中药饮片等),也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保留票据。

  二、监督扫码过程:确保交易信息真实有效

  在结算时需全程观察售药人员扫描目标药品的追溯码,防止其用其他药品或日用品编码替代。这一操作将直接影响国家医保数据库记录,若发现销售人员故意跳过扫码或使用错误条码,可能涉及回流药、假药流通风险。数据显示,部分违规药店常通过此类手法掩盖二次销售痕迹,消费者应提高警惕。

  三、留存购药凭证:为权益保障留下关键证据

  建议每次购药后索取小票,并在2026年前手动记录药品追溯码与名称的对应信息(可拍照保存)。明年起所有售药票据将强制标注追溯码,但仍需定期检查以防数据异常。这一举措不仅能在发现问题时申请赔偿,更能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

  四、主动验码核实:识别药品流通风险

  消费者可通过国家医保局官方渠道扫描药品追溯码获取销售记录。根据反馈结果采取相应措施:若显示"未查询到信息"可先观察两日再复查;出现非本人购买记录或多次扫码记录,则可能涉及回流药或假药,需立即举报并索赔。特别提醒勿使用第三方平台验码,其数据无法反映医保结算真实情况。

  五、依法维权追责:拒绝成为非法交易受害者

  当发现购得问题药品时,消费者应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积极主张赔偿,并向监管部门提供追溯码证据。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通过该系统已查处多起违规案件,公众参与举报可加速市场净化。

  六、妥善处理空盒:切断犯罪分子利用途径

  服药完毕后建议撕毁包装上的追溯码,对未使用完的药品应分散丢弃至有害垃圾箱。切勿将药盒转售给非法商贩,否则可能面临医保权益受损甚至法律责任。个人行为规范是构建安全用药环境的重要一环。

  总结来看,药品追溯体系的完善为公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工具。通过主动选择合规产品、全程监督交易流程、留存关键证据并积极维权,每个人都能成为守护用药安全的参与者。随着2026年全面实施倒计时开启,公众应尽快熟悉这一系统操作,共同推动我国医药市场向更透明、更规范的方向发展。国家医保局将持续强化技术支撑与执法力度,而消费者的责任意识提升将是实现药品全流程监管的关键助力。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药品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