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年初至今,中国科技资产经历估值快速回升后进入震荡期,但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技术突破显著重塑市场预期。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最高涨幅达39%,印证了投资者对中国AI产业发展的信心。随着模型迭代加速和应用场景落地,行业正从概念炒作转向关注实际盈利能力和技术商业化进程。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模型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基础模型层面,DeepSeekR1通过开源策略打破技术壁垒,其性能已位列SuperCLUE榜单第二位,在推理效率上超越Claude3.7和GPT4.5。该模型开放的训练优化代码库加速了国内算力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推动阿里QwQ32B、Doubao1.5pro等竞品快速迭代。预计年内推出的R2及通义千问新版本将进一步强化多模态处理能力,在自然语言理解与图像生成领域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
Agent应用的突破性进展正在改变市场对算力需求的认知框架。以Manus为代表的智能代理产品在GAIA测评中展现SOTA级表现,其单任务成本控制在2美元以下,较行业平均水平更具竞争力。与传统Chatbot不同,Agent执行复杂任务时产生的token消耗呈指数级增长,预计到2025年推理算力需求将突破现有天花板。这种技术变革不仅推高云服务和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更催生出基于自动化流程的新商业模式。
在基础设施层面,头部互联网企业正加速布局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行业分析预计2025年新增市场规模将达300亿元。具备核心区域能耗指标和客户资源的IDC服务商直接受益于算力需求爆发。芯片领域国产替代进程显著提速,若国际技术限制持续加码,AI芯片订单回流可能带来超50亿美元市场空间。在应用端,具备终端生态整合能力的企业有望率先构建涵盖硬件模型场景的完整闭环。
总结来看,中国AI产业已形成从基础模型到商业落地的完整链条,DeepSeek等开源模型释放出技术普惠效应,Manus的成功验证了Agent产品的商业化潜力。随着推理算力需求进入指数级增长阶段,云服务、先进制程芯片和智能终端硬件将构成核心投资赛道。未来612个月,上市公司盈利兑现能力与技术创新速度将成为决定市场表现的关键变量,行业有望在技术突破与规模效应共振中迎来新一轮成长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