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3月28日及29日,中国民航局正式向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和亿航通航颁发全球首张“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证)。这一历史性事件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领域在载人空中交通场景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为未来城市立体出行、观光旅游等多元应用奠定了关键基础。随着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的同步推进,低空经济产业链正加速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飞行器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3月28日,合肥合翼航空获得全球首张“载人类”OC证;次日,亿航通航紧随其后取得同类资质。此次认证的颁发意味着市民可通过购票体验低空观光服务,正式打通了低空经济中最具商业价值的人载运输场景。民航局明确将“载客类”与“载人类”区分开来——前者为点对点运输,后者侧重于A点起降的环形观光模式。这一突破性进展解决了行业早期发展的核心痛点——运营合法性问题,为后续规模化服务铺平道路。
根据民航局定义,“载人类”运营特指使用飞行器搭载乘客进行非运输性质的经营性飞行活动。以EH216S飞行器为例,其典型应用将聚焦于景区环线游览、城市地标观光等场景。数据显示,亿航智能EH216S已实现“三证齐全”(TC型号合格证、AC标准适航证、PC生产许可证),此次OC证的取得使其成为全球首个四证完备的企业,标志着飞行器研发认证生产的全链条闭环正式形成。
作为国内eVTOL(电动垂直起降)领域先行者,亿航智能EH216S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开启规模化服务,初期将聚焦低空观光市场。其飞行器单次可搭载4名乘客,巡航速度达130公里/小时,续航里程约82公里,技术参数已满足城市间短途运输需求。此次OC证落地不仅验证了产品安全性与合规性,更释放出政策对低空经济场景开放的积极信号,预计未来三年内将有更多企业获得运营资质。
在产业爆发初期,建议重点关注两大领域:飞行器侧涵盖整机设计(如eVTOL结构优化)、动力系统(电机电控技术)及导航设备等核心环节;低空基建侧则包含空域管理平台建设、起降基站网络部署以及通信保障设施投资。随着试点项目逐步扩展,相关企业将率先受益于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
总结:
从OC证颁发到商业运营启动,中国低空经济正经历历史性转折点。此次突破不仅为飞行器制造商提供商业化入场券,更倒逼配套基础设施加速完善。未来35年,随着技术成熟度提升与应用场景扩展,载人低空交通将逐步渗透至旅游、物流、应急救援等领域,形成千亿级市场空间。投资者可紧密跟踪政策落地节奏与订单执行进展,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核心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