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着社会生产与生活形态。为应对快速迭代的技术需求和复杂多变的应用场景,我国相关部门正通过系统性标准体系建设,构建起覆盖技术研发、产品应用及安全治理的完整框架,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3年底发布的《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为行业标准化进程提供了纲领性指引。今年以来,我国已发布多个人工智能大模型通用要求及测评指标等关键标准文件。当前正加快研制深度学习编译器、高质量数据集、计算调度与协同等算力平台标准,通过优化数据服务和整合计算资源,助力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培育。
针对大模型研发应用的关键环节,标准化工作聚焦机器视觉、多模态通用模型及推理引擎等核心领域。通过制定技术指标与评估方法,为行业提供从研发到落地的全链条指导。在具身智能方向,则重点推进智能语音交互、计算机视觉和知识图谱标准研制,推动智能移动终端、办公软件等产品和服务升级。
在工业制造领域,正加快工业大模型、钢铁行业专用模型等标准制定,助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医疗、家居生活场景及交通等重点行业的应用场景标准同步推进,通过标准化手段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些举措将有效降低跨领域技术适配成本,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围绕数据安全与伦理治理两大核心,正系统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流程数据安全标准研制。同时建立应用安全分类分级和能力成熟度评估体系,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些措施为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
通过标准化工作的持续推进,我国正在形成技术研发有规范、产品落地有依据、行业应用有指引的发展格局。未来随着标准制定效率提升与实施力度加强,人工智能产业将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变革中释放更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