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中国(合肥)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将于3月30日启幕。作为全国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会议将集中展现合肥市在技术研发、场景应用及产业生态构建方面的战略布局,并通过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加速产业集聚发展。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智能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合肥市政府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内实施一系列重磅举措: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智能机器人未来产业基金,专项用于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落地;计划投入20亿元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涵盖研发测试、数据训练及供应链协同等功能;同时每年提供1亿元专项补贴,重点支持企业技术突破与场景创新。这些资金将直接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形成“研发制造应用”闭环体系。
大会设置的互动展区将成为科技展示的核心舞台,预计将有12家企业携约20件智能机器人展品参展。涵盖人形机器人系列(5款不同型号)、咖啡服务机器人、钢琴演奏机器人、理疗康复设备以及文旅巡检四足机器人等创新产品。其中,多模态交互表情头和灵巧手等技术组件的展示,将直观呈现合肥在人机协作与智能感知领域的最新成果。
依托合肥市汽车产业优势,大会同步推出“车机人协同计划”,旨在打通整车制造、机器人研发及智慧场景应用间的壁垒。通过构建供应链共享平台和联合实验室,重点突破双形态机器人(如轮式与足式)的协同控制技术,并加速自动驾驶与服务机器人的场景融合。此外,将建立精加工服务平台和数据训练场,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技术验证环境。
大会期间成立的智能机器人专家指导委员会与产业生态联盟,汇聚了学术界顶尖人才与本地龙头企业资源。该联盟将通过联合研发项目、共建多元应用场景及人才培养计划,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化率提升,并加速落地智慧医疗、教育服务、工业质检等高价值场景。目标是到2025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规模,成为全球智能机器人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
本次大会不仅展现了合肥市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战略布局与产业雄心,更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协同和资本赋能的三维驱动模式,为全国乃至全球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合肥样本”。随着一系列举措落地,合肥有望成为技术创新策源地与场景应用示范城,引领行业迈向更高水平的人工智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