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乳制品 资讯详情
中国乳业绿色转型:迈向低碳发展的新路径
 乳业 2025-03-26 21:48:18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我国乳制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行业规模与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在全球气候治理背景下,乳业作为农业食品系统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亟需通过标准化建设推动全链条减碳行动。2024年《乳制品企业低碳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发布,标志着中国乳业正式开启绿色低碳发展的新阶段。

  一、行业低碳转型面临标准缺失痛点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乳业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规模以上乳企达654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620.9亿元,乳制品产量达到3054.6万吨。然而,行业碳排放管理长期缺乏统一规范:企业间核算方法差异显著,产业链各环节减碳成效难以量化评估。国际经验表明,欧盟等地区通过制定乳业全生命周期评价(LCA)标准,有效推动了减排进程。当前我国乳企虽已开展节能降耗实践,但尚未形成覆盖管理体系、能源结构、供应链协同的系统性评价框架。

  二、碳排放监测体系构建亟待突破

  在生产环节,头部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建立了实时监控系统,例如某领军企业开发的EMS管理系统可追踪牧场粪污资源化率与干燥塔热能效率。但行业整体仍面临数据采集难题:中小企业的碳核算多依赖人工记录,区块链溯源覆盖率不足20%;牧场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点布局不完善,导致核算边界模糊。专家指出,建立全链条碳足迹追踪机制是实现精准减碳的基础工程。

  三、可持续包装转型的经济性与系统性挑战

  《技术规范》要求企业采用不低于5%可降解或40%可回收材料,但当前行业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环保包装成本较传统材料高出35倍,某龙头企业使用的植物基包装单件成本增加0.3元;另一方面我国包装回收率不足30%,尤其在中小城市缺乏有效回收网络。专家建议构建"设计生产消费回收"闭环体系,通过政策补贴降低企业转型压力,并推动公众参与形成循环经济生态。

  四、政策赋能与分级标准助力行业均衡发展

  国家"双碳"战略要求下,乳业低碳转型需强化顶层设计:通过建立阶梯式团体标准,允许中小企业分阶段达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技术创新与设备升级;加快碳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将牧场减排收益反哺养殖端的机制。某乳企试点显示,碳资产收益共享模式可使牧场年增收8万元。未来还需推动国内标准与欧盟CBAM等国际体系互认,降低出口隐性成本。

  五、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竞争力

  乳业低碳转型既是环境责任,更是产业升级机遇。当行业普遍建立起涵盖管理体系、能源结构、产业链协同的评价体系后,将形成可量化的绿色发展指标。这不仅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竞争力,更能通过消费端引导推动全民参与减碳行动。随着技术进步与政策深化,中国乳业有望在2030年前构建起兼具经济性与可持续性的低碳发展范式,为全球食品行业提供东方智慧解决方案。

  总结:本文分析显示,标准化建设是破解乳业绿色转型难题的核心抓手。通过完善碳核算体系、创新包装材料应用模式、强化政策工具协同效应,中国乳制品行业正在走出一条生产高效、排放可控、循环可持续的低碳发展道路。未来需持续推动标准迭代与国际互认,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彰显中国乳业的责任担当与发展智慧。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乳业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