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银行 资讯详情
银行业加速不良资产出清:市场扩容与风险化解并行
 银行 2025-03-04 19:47:46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压力持续显现,银行机构通过批量转让、打折甩卖等方式加速清理不良资产。据最新统计,2024年全年不良贷款转让规模突破2861.9亿元,较上年增长超八成,其中个人贷款不良处置成为核心战场。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下,银行业正通过创新手段化解风险,为后续稳健经营腾挪空间。

  

  一、银行密集转让不良资产包,折扣率持续走低

  2025年开年以来,多家银行加速通过银登中心平台挂牌不良贷款项目。3月首周,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推出首批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涉及未偿本息总额超6亿元;北京银行同期发布1.6亿元个人房贷及消费贷转让项目。据不完全统计,2月以来已有数十家机构在该平台密集处置不良资产,涵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地方城商行、农商行。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资产包以极低折扣率成交。河北银行一笔原始金额2.41亿元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不良资产包,最终仅以7300万元转让(约3折);广发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良资产包更以不到1折的价格(19.66亿元对价换得1.47亿元)完成交易。业内人士分析称,这类高折扣源于长期难以回收的债务特性——如中原银行某个人经营贷项目加权逾期天数已达1687天,处置难度显著推高了价格压降空间。

  二、个人贷款成不良处置主力

  从结构看,个人贷款尤其是信用卡透支、消费贷等业务成为风险集中领域。银登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规模达1583.5亿元,较上年增长64%,占整体成交额的70%以上。这一趋势与银行财报数据形成呼应:截至2024年中报,国有大行普遍出现个人贷款不良率上升(如农行、交行分别升至0.79%和0.98%),股份制银行中渤海银行更录得3.3%的高值。

  专家指出,零售业务扩张带来的风险积累是核心原因。随着消费贷、信用卡等业务规模快速攀升,部分客户资质下沉导致资产质量承压。同时,个人贷款分散性强、处置成本高的特性也迫使银行通过批量转让加速出表。

  三、转让折扣率创新低:市场供需与政策影响

  2024年不良贷款转让平均折扣率进一步走低——个人业务仅4.8%,对公资产18.6%(均以未偿本息计)。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多重因素:一是经济周期波动下抵押物变现困难,如房地产市场低迷拖累住房抵押债权处置;二是司法成本攀升,部分未诉个贷需通过诉讼追偿增加处置压力。

  政策层面的调整也在推动市场扩容。2024年11月出台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拓宽了AMC收购范围并强化风控要求,为银行与机构间合作提供了更清晰框架。未来随着监管对资产认定标准细化及处置流程优化,预计不良转让市场将呈现规模扩大、定价机制多元化的特征。

  总结

  在银行业加速出清存量风险的背景下,不良贷款转让市场正经历量价齐升的结构性变革。个人消费贷、信用卡等业务的风险释放与政策引导下的市场化处置并行,推动行业通过资产盘活夯实资本基础。尽管当前折扣率处于历史低位,但随着处置手段创新(如法拍、资产重组)及跨机构协作深化,未来不良资产市场有望在风险化解与价值挖掘间找到更优平衡点。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银行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