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家电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作为提振内需的重要举措,在2024年持续发力并取得显著成效。然而,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部分地区和群体在享受政策红利时仍面临诸多障碍。如何优化政策落地机制、提升实施效果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以旧换新政策在激活市场、促进消费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鼓励消费者汰旧换新,不仅推动了绿色节能产品的普及,也为家电行业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数据显示,2024年海信集团一级能效产品销售占比达到73%,零售额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政策实施以来,截至2月19日24时,已有超2671万名消费者申请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三类数码产品的购新补贴;超397万名消费者购买了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总量超过487万台;同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数量达到64.7万台。
尽管政策成效显著,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部分地区的商家准入条件过高,导致县乡中小商家难以参与。一些乡镇消费者不得不“进城才能领补贴买家电”,给偏远地区用户尤其是老年群体带来了诸多不便。
此外,在政策实施中还暴露出流程繁琐、审核周期长、资金兑付慢等问题。个别中小商户反映,“太累”“垫不起、垫不动”,这不仅影响了商家的参与热情,也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针对上述问题,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提升实施效率。首先,应统一各省市的准入条件,扩大县乡中小商家的参与范围,允许乡镇家电销售个体工商户加入,确保偏远地区用户在家门口即可便捷享受补贴。
其次,优化资金兑付流程,缩短代垫资金的审核周期,减轻企业负担。同时,降低交易手续费率,为中小商户减压增效。
最后,政策实施应尊重市场节奏,张弛有度。特别是在节假日等消费旺季,要确保资金及时到位,稳定经销商信心,提升消费者体验。
尽管2025年1月家电市场量额双降(线上零售额、零售量同比分别下滑12%和11.1%,线下零售额、零售量同比分别下降11.7%和9.1%),但这主要是受春节假期错月以及物流和门店营业时间缩短的影响。预计2月市场将逐步回暖。
经销商普遍希望以旧换新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时效性和灵活性,同时及时兑现垫付资金,为市场注入更多信心与活力。
总结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不仅是一项惠民生、利产业的举措,更是激活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通过优化准入机制、简化流程、加快资金兑付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政策实施效果,让更多消费者和商家受益。未来,随着政策机制的不断完善,家电市场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