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远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的关键支柱,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2025年,远洋渔业行业在新技术、新模式的驱动下,正逐步迈向远洋渔业4.0的新时代,以实现更高效、更智能、更可持续的发展。
《2023-2028年中国渔业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在工业4.0的大背景下,远洋渔业4.0的概念应运而生,它代表了渔业现代化和数字化转型的新方向。通过深度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远洋渔业4.0旨在全面提升远洋渔业的生产效率、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转型不仅对于优化渔业资源配置、提高渔获品质至关重要,更是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
当前,远洋渔业在科技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远洋捕捞业作为最艰苦的行业之一,面临着劳动力短缺和用工成本上升的问题。另一方面,传统远洋渔业资源波动大,兼捕问题突出,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破坏。此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较弱,通信导航系统、智能捕捞与探测等技术仍有待突破。
远洋渔业4.0的主要特征包括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如数字地图、数字模型等,为渔业资源评估、捕捞决策制定提供精确数据支持。构建远洋渔业信息化平台,实现渔业生产、加工、管理、销售等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在自动化方面,研发和应用机械替代和无人管理的智能化装备与设备,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作业安全。智能化则体现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捕捞作业流程与策略,实现精准捕捞和科学养护。可持续发展则强调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远洋渔业4.0的研究内容涵盖智能捕捞技术创新与效率提升、信息化助力捕捞作业精细化管理、渔业资源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利用以及远洋渔业安全保障与智能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引入前沿技术,提升远洋渔业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与运行效能;构建精准预测模型,规划最佳捕捞时机和作业区域;搭建信息化平台,优化远洋渔船调度方案;加强海洋生物资源的科学评估与监测,推动远洋渔业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远洋渔业行业现状分析指出,为了推动远洋渔业4.0的科技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与建议。首先,加强远洋渔业全方位、全过程信息感知技术研制,提高信息化系统的覆盖率和使用率。其次,建立远洋渔业大数据平台,整合渔业生产、市场、资源等多方面的数据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渔业生产布局和捕捞策略。同时,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数据的正当性、合规性和隐私性。此外,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也是远洋渔业4.0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建设,为远洋渔业4.0的科技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总结而言,2025年远洋渔业行业正迎来远洋渔业4.0的智能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新阶段。通过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远洋渔业在生产效率、管理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面对劳动力短缺、资源波动、智能化程度弱等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与建议来推动远洋渔业4.0的科技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远洋渔业4.0将引领行业走向更加高效、智能、可持续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