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基于"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推进目标,我国港口群年吞吐量预计突破3亿标箱)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支点之一,广州港南沙港区五期工程获得交通运输部深水岸线批复,标志着我国"十四五"交通网络优化战略再获关键突破。该项目不仅是国家重大基建工程的标杆案例,更折射出当前中国通过港口枢纽升级推动区域经济联动的发展逻辑。
日前,广州港南沙港区五期项目获得交通运输部批准建设。该工程位于龙穴岛作业区,总投资达163.5亿元,规划4个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及15个5千吨级驳船泊位,总岸线长度超过3800米。设计年通过能力超600万标箱的规模,将直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的国际航运竞争力。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江海联运无缝衔接,强化珠江流域与全球海运网络的连接效能。
当前广州港南沙港区已建成20个大型深水集装箱泊位,总岸线长度超7公里。依托完善的驳船运输体系和智能化装卸设备,现有年通过能力已达2400万标箱,规模稳居全球港口第一梯队。此次新增的1880米深水岸线与配套驳船区建设,将形成多式联运枢纽节点,为区域物流降本增效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该工程获批对优化我国东南沿海运输格局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通过扩容20万吨级泊位群,提升超大型船舶靠泊能力,增强国际航线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依托驳船泊位集群发展内河航运网络,强化与泛珠三角地区的物流协同。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可带动周边港口群年吞吐量增长15%以上,为实现2025年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目标奠定基础。
总结而言,南沙五期工程的推进不仅体现了我国通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升级驱动区域经济的战略定力,更彰显了在复杂国际环境下保障供应链韧性的务实举措。随着深水岸线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智慧港航系统的深化应用,广州港将加速向全球枢纽港目标迈进,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提供核心动能。这一实践也为全国交通运输产业布局优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港口升级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