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休闲食品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4年柿饼行业分析:10月抖音和堂柿饼市场销售额为276.51万元
 柿饼 2024-12-11 16:28:03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健康、特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柿饼作为一种富含营养、口感独特的食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在一些传统节日期间,柿饼的需求量更是大幅上升。以下是2024年柿饼行业分析。

  众多的柿饼产品缺乏鲜明的品牌形象,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难以区分不同产品的差异,更多地是基于价格因素进行选择。《2023-2028年全球及中国柿饼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抖音平台2024年10月柿饼热卖品牌榜单,第一名喜果密语,销售额为727.67万元。第二名梗小姐,销售额为279.09万元。第三名和和堂,销售额为276.51万元。从第四名到第十名分别为好芙夸、小憨哇、西域美农、诚小妹、麗麗麗华、佳庆缘、盖柿无霜。

2024年柿饼行业分析:10月抖音和堂柿饼市场销售额为276.51万元

  柿饼行业既有传统优势带来的稳定发展基础,又面临着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挑战与机遇,需要从业者们积极应对,才能推动这个古老行业的持续发展。现从两大方面来了解2024年柿饼行业分析。

  柿饼行业概况

  从全国范围来看,柿子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400万亩以上,柿子产量也持续增长。这些柿子中,有很大一部分被加工成柿饼,使得柿饼的产量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地域分布上,柿饼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一些传统柿子产区,如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等。这些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水资源,为柿子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进而推动了柿饼产业的发展。

  柿饼作为一种美食,在国内外都备受喜爱。中国是全球柿子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柿子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400万亩以上,2022年种植面积达到1471.11万亩,产量更是高达385.82万吨。这些柿子中,有很大一部分被加工成柿饼,成为市场上的热门商品。柿饼行业也因此得以迅速发展,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还远销海外,特别是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深受消费者喜爱。

  从市场主体来看,中国共有约2093家柿饼加工相关企业,这些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但主要集中在陕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山西省等柿子主产区。这些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提高了柿饼的品质和口感,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线上销售也成为柿饼市场的一个重要渠道,进一步拓宽了柿饼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

  柿饼行业现状

  传统的柿饼产区,如陕西富平、广西恭城等地,依然是柿饼产量的重要贡献者。这些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柿子的生长,从而为柿饼的制作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产区面临着土地资源减少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柿子的种植规模,进而影响到柿饼的产量。同时,柿饼制作工艺多依赖手工操作,从柿子的采摘、去皮、晾晒到最后的捏制成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但如今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熟练掌握柿饼制作工艺的工人数量逐渐减少,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并且在旺季时可能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柿饼既可以作为休闲食品直接食用,又能用于制作糕点、甜品等多种美食,在国内市场上一直备受欢迎。在销售渠道方面,传统的农贸市场仍然是柿饼销售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消费者可以直观地挑选到自己满意的柿饼。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平台也逐渐成为柿饼销售的新兴力量。越来越多的柿饼商家开始在网络上开设店铺,这使得柿饼的销售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可以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但是,电商平台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众多商家涌入,使得价格竞争加剧,部分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在产品质量上打折扣,这对整个柿饼行业的声誉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悬在柿饼行业头上的一把剑,由于柿饼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微生物污染等风险,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将会对整个行业造成沉重打击。另外,品牌建设也是柿饼行业的薄弱环节。目前市场上的柿饼品牌众多,但知名品牌较少,缺乏品牌影响力就难以在高端市场上立足。不过,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柿饼这种天然、营养丰富的食品也迎来了发展机遇。如果能够加强质量控制,提升品牌形象,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柿饼行业有望实现新的突破。

  综上所述,柿饼行业在生产规模、市场竞争和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未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的不断发展,柿饼行业发展现状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柿饼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