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母婴保健行业市场规模2.9万亿元,保持两位数扩容态势。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母婴市场进一步活跃起来。除了宝宝的衣食住行,孕妈妈的生产保养和产后修复也成了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以下对母婴保健行业现状分析。
母婴保健行业现状分析,2010年中国母婴保健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万亿元,2016年已经上升至2.2万亿元,CAGR达14.2%,且增长速度呈上升趋势。母婴保健行业分析预计,2018年中国母婴保健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未来10年将保持20%-30%的高增长率。
2010-2018年中国母婴保健行业市场规模(百亿)
伴随着育儿理念和消费理念的不断升级,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涉及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决策,除了妈妈的主要参与外,更多家庭成员逐渐参与其中,并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预计到2018年年末,中国母婴家庭群体规模将达到2.86亿,与2010年相比,增长21.2%。伴随着家庭决策结构不断优化和母婴家庭人群迅速扩张,母婴保健市场潜力巨大。现从五大市场现状来分析母婴保健行业现状。
母婴保健行业现状分析,虽然在某些城市,当地母婴品牌的专营店做得相当不错,但都是小范围的,跨区域的成功典范极少。大多数国内专营店还在二三线苦苦争夺本地市场,并且在服务、供货体系等方面还处于学习与建设阶段。
“外国品牌做一线市场,中国品牌做二三线市场。”经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母婴食品、用品以国外品牌为主,而在二三线城市,则是地方性品牌拔得头筹,并且在有些城市,当地第一品牌的母婴用品店有非常强的控制力。“大地方开小店,小地方开大店。”母婴保健行业现状分析,在一线城市,由于各种百货商场、大型超市和便利店的兴盛,大部分母婴产品在这些渠道销售,所以母婴专营店一般以小店的形式作为这些渠道的补充;而在二三线城市,则恰好相反。
母婴保健行业现状分析,母婴幼儿用品涉及服饰、塑胶、轻工、电子等数十个行业,广泛而分散。现在大部分的母婴幼儿用品卖场仅限于用品、服饰、食品等商品,而日用品、起居用品、孕妇的特殊用品、工艺礼仪不是很全,并且由于母婴幼儿产品涉及范围广,造成了产品牌子杂,质量参差不齐。母婴幼儿用品市场缺乏专一的、系统的、综合的供销组织。
国内的母婴用品和护理服务的销售仍采用“你来我卖”、“卖完完事”的传统方式接待顾客。单调、滞后的销售方式造成产品和服务滞销。母婴保健行业现状分析,由于母婴儿消费品群体的特殊性,该行业需要社区服务、体验服务、便利式营销、亲情式营销等打扰的销售方式。只有多种服务形式才能为该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
母婴保健行业现状分析,目前,母婴产品和护理服务呈两个极端:一方面,高昂的进口产品和护理的价格令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比如童车的价格动辄七八百甚至上千元;另一方面,质低价廉的产品又不能适应广大中层消费者的需求。中端产品在中国是个空白,消费者呼唤适合中国市场的中端品牌。
母婴保健行业现状分析,在“婴幼儿”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随着近年来国内经济水平提升和居民人均收入增加,家庭在对“婴幼儿”的消费支出也正逐渐提高。母婴保健行业在整体消费升级的动力驱动下叠加新一轮的周期性上升趋势,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