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行业集中度低,销售额不足亿元企业占据70%。中药饮片作为我国中药产业三大支柱之一,近年来实现了高速增长,领跑医药工业。以下对中药饮品市场现状分析。
中药饮品市场现状分析,2016年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195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9%。零加成政策影响下,2017年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约2330亿元(同比增长19%),中药饮品市场分析预计2018年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将达2734亿元(同比增长17%)。
政策暖风频吹,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数目众多、企业质量参差不齐,目前行业龙头康美药业可生产中药饮片1000多个种类,2万多个品规,但其市占率只占2%左右。中药饮片在中医药国际化的推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过去还是国家创汇的重要角色。现从五大趋势来分析中药饮品市场现状。
中药饮品市场现状分析,由于我国中药材物种丰富,品种众多,导致,中药材同名不同物或同物不同名现象严重。加上中药材特别强调道地性,即使是同一品种的药材,由于生长地区不同、所处气候条件不同,质量同样优劣有别。此外,�收时间或加工方法的不同也会对原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产生重要影响。而目前的常规检测方法并不能有效地判断原药材的来源与�收是否规范,原药材的良莠不齐,直接影响到了饮片的质量。
中药饮品市场现状分析,虽然国家已有明确规定,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则按省、自治区、直辖市药监部门制定的规范炮制。然而,由于目前各省、市自订的地方标准缺乏约束力和权威性,导致相同药材有多种不同的炮制方法,常常造成差异甚至相互矛盾,难以实现统一的质量控制,到现在为止,我国依然没有一套完整的中药饮片标准化体系出台。在实际应用中,绝大部分中药饮片质量仍以地方标准来控制甚至不按标准操作。
中药饮品市场现状分析,长期形成的所谓标准也仅仅是依靠经验进行鉴定,主观性较强,难以统一和让人理解,如“麸炒苍术炒至深黄色”,对于深黄色的标准每个人理解都不尽相同,照此标准炮制饮片,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理化性质的不同,使功效产生差异,其结果必然导致饮片质量的不统一。
虽然目前已有部分饮片的炮制机理比较明确,如乌头、附子、马钱子等毒性药物经过炮制后,其毒性成分发生转变而消失,或含量降低或异构化;黄芩通过蒸制软化切片可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等。中药饮品市场现状分析,但还有相当一部分饮片的炮制机理不明确,例如补益药物黄精经过酒蒸制之后,可以更好地发挥补益作用,且刺激性降低。但也有研究表明,黄精经过酒蒸制后,其发挥补益作用的主要成分黄精多糖含量反而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炮制品种在临床上的使用。
中药饮品市场现状分析,信息不标准主要表现在编号上,如有的中药饮片是根据《中药材商品目录》来编号的,有的则是按照中药功能作用编号,有的甚至是由饮片加工企业自行编号,造成同一品种在不同领域和地区有不同的编号,容易混淆和出错。此外,饮片信息存在不完整。如《中药材商品目录》中,虽收载了编号、品名、规格和产地,却没有标注药材品种来源,某些地区就以变种或同属其它植物作正品使用,造成品种混乱。当然还存在中药饮片分类不明确的问题,无论是按药用部位分类的还是按照功能主治分类的,全国都没有统一标准,如有的将根与根茎分成两大类,有的则将两者并为一类,常造成混淆。
中药饮品市场现状分析,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发展迅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规模以上医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9826.0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较2016年提高2.3个百分点,恢复至两位数增长。在8个子行业中,中药饮片加工行业主营业务增长速度瞩目,达2165.3亿元,同比增长16.7%。为推动中药饮片产业更好的发展,加强行业整顿监管,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