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国炼化行业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满足社会发展对石化产业的更高要求,着力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2017年我国炼化行业现状分析详情如下。
近年来,随着国内新建大型炼油装置的陆续建成投产,炼油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步显现,“十三五”期间炼油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炼化企业同时还将面临低油价及替代能源较快发展对油品市场的冲击,在外部发展条件上,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也使得炼化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炼化产品行业市场供需前景预测深度研究报告》显示,从实际情况来看,随着国际油价持续稳定并走高、国内新增炼能不断竞争和成品油消费量的下降,2017年中国的炼厂将会面临比前两年更加严峻的环境。
2017年整体的产能还是过剩的,必须持续淘汰过剩产能,鼓励高效产能,优化中国的总炼油能力,这是2017年炼化行业的最大主题。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能源领域改革,逐步放开进口原油使用权和进口贸易权(简称“双权”),一批地方炼油企业陆续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地方炼油厂原油资源得以保障,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有主营炼油厂继续维持较高产能利用率的局面将受到挑战。
因主体的参与的多元化,2017年成品油市场将会往竞争更加充分的市场化前进。“2017年的炼化行业,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会往市场化方向有序推进。”上述炼化行业专家告诉记者。
作为中国炼油能力最为集中的环渤海地区,这一表现已在2016年得到充分体现。
“地炼对我们的销售情况冲击非常大。”一位东北地区的国营石油销售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而据另一位国营炼厂负责人表示,受地炼冲击该厂的开工率一直维持在70%左右,无法满负荷生产。
而在地炼相对集中的山东地区,成品油批发市场的竞争空前加剧。
“因为又到了新一年的开始,近期成品油批发市场上的价格战非常激烈。”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胡惠春告诉记者。
从市场主体的角度看,目前在成品油市场占主要地位的是“三桶油”,其次是星罗棋布的地炼厂。“三桶油”均有自己专门的销售公司负责成品油的批发及零售,而地炼厂更多的是作为生产厂家与之销售结合。
“‘三桶油’每年初都会下达相应的销售任务,每个月度和季度都有相应的考核,所以在年初到三季度期间,为了完成考核目标,压低批发价格是很正常的。”胡惠春说。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的每个主体各自为战,在发改委所规定的最高限价以下进行竞争,“可以说目前在发改委最高限价以下的价格竞争是充分市场化的。”她说。
一旦“三桶油”的销售任务完成,他们就会提高成品油价格接近零售限价。在这一空间下,无论是他们还是地炼都会在第四季度迎来利润空间相对较高的一段时期。
这种情况最终反映到批发价格上。据中石油经研院和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发布的数据,2016年全年汽柴油批发价格指数出现下降。
2017年中国炼厂将向产业链的下游进行更加纵深的发展。降低汽柴比,尽可能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量和比例,同时再加强贸易方面的资本运作,在质量不过剩的情况下出口至目标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