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调研机构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的《中国购物者报告》显示,去年以来,针对蓝领工人的产品受冲击最大。以销量来衡量,2015年中国方便面销售下降了12.5%。另据AC尼尔森统计,中国方便面市场2011-2015年连续五年下跌,虽然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有回升,但今年三季度销量又下跌了5.4%。
市场衰退使得方便面巨头多年来的价格战渐歇。时至年末,不少食品和饮料都推出促销活动,但方便面的价签上却很少有打折字样。正在这里购物的市民孙女士说,以前来不及做饭的时候就下碗泡面凑合,现在觉得常吃方便面没营养。
不少泡面族变成了外卖党
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品指数的报告认为,中国方便面销售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作人口的下降,并且低端制造业岗位被转移到孟加拉国和越南等成本更低地区。
对这一原因,财经评论人士余丰慧并不认同。他觉得这样的分析以偏概全:制造业的确不景气,但通过方便面这样的消费品还反映不出来。他说,和化妆品、护肤品的销量增长相比,方便面销量的下滑恰恰说明国内消费品质的提升,这是中国消费转型升级的体现。
如今各品牌方便面的口味渐多,但消费群体却有流失。不少人不再专情于此转向其他“方便饮食”。在高新区上班的王先生说:“以前上学时没有太多选择,常在宿舍泡面吃,现在不如叫个外卖菜样丰富还方便。”像王先生这样的泡面族变身外卖党的并不在少数。
如今西安各商超的方便面货架上,进口品牌越来越多,吸引着年轻顾客的注意。近期在互联网和直播平台上非常火的韩国某品牌辣炒火鸡面,在西安一些跨境商品超市有出售,单价大约6元左右。
西安某进口超市刘姓负责人介绍,进口方便面主要是日、韩及泰国品牌,单价多在5元以上比国产品牌稍贵一些,“进口品牌的口味和口感上更多样,除了海鲜、浓汤猪骨、炸酱还有柠檬味、青咖喱味等,顾客买着尝鲜的比较多。”
方便面厂商需要适应角色变化
面临市场下滑的挑战,近两年来,方便面行业巨头康师傅、统一等企业改变之前的价格战策略,开始转向多产品线竞争。
那么高端化产品能否挽救方便面行业的连年颓势?有业内人士认为,高端化并非万能药。作为快消品的方便面不够健康、不够营养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对方便面的需求在减弱。“方便面作为速食品过去在出差、旅游中需求量很大。”陕西经典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林认为,高铁普及又挤压了这种需求。方便面市场的萎缩已不可避免,厂商的不断创新让方便面市场形成高端、低端两极分化的产品趋势,但仍然要直面市场与自身角色的转变。
中国烹饪协会饮食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冯保荣认为,当营养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天然、无添加、绿色、环保的食品就成为主流,“未来方便面的主食属性可能会越来越弱,逐渐趋向于扮演休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