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灯饰开关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17电源市场前景分析:2020年将达2576亿元市场规模
 电源 2016-12-26 14:40:02

  近年来,随着中国整机电子产品,特别是便携式消费电子、计算机和通信以及汽车电子产品的产量猛增,使得中国电源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全球制造业生产地向东亚的转移,中国电源市场将在2020年迎来2576亿元的规模。以下是报告大厅小编整理的2017电源市场前景分析

电源

  回顾中国电源市场的发展:

  中国的电源行业最早是在90年代,当时是一个学习和模仿的过程,根基于庞大的国内市场,中国的电源发展也是走过了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市场相对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不仅有宽度,也有纵深。

  首先,我们来看看宽度。以瑞典为例,瑞典的电源公司的兴起,也就是爱立信通信设备的扩张,随着爱立信在交换机和无线、手机终端在80年代的兴起,也培养了当地最大的电源公司Ericsson Energy System,瑞典整个电源的行业的需求相对单一,基本上也没有其他像样的电源公司,这个公司在1999年被艾默生收购后,人员有2000多人,后面随着艾默生在亚洲的扩张和寻找更低成本的国家的策略,这个2000多人的公司在2005年老代去拜访时,人数已经降到200个,基本上推出了全球电源的市场。而中国的电源市场的宽度,应该说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没法和中国PK,例如最近几年LED照明的兴起,促成了英飞特和茂硕这样的LED电源公司,光伏的市场的兴起,促成了阳光、易事特和科威尔这样的光伏逆变器和配套公司,而风能的起来,也推动了禾望电气和海德等公司,充电桩行业的兴起,也推动了特锐德、华商三优和南京能瑞这些充电桩企业的崛起,类似这样的情况,天天都在电源行业上演,身边到处都有电源人发财致富的成功故事。

  第二是中国市场的纵深,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电源行业的多样性,也和中国的经济机构和收入配比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有全球最富的人群,也有庞大的中产阶级,也有广大的蓝领人群,也有中西部从来不愿意走出来的老少边穷的赤贫阶层,每个阶层从绝对值来讲都足以支撑庞大的产业机会。以机房的后备电源为例,有亚马逊等国际一线公司和中国银行这类不差钱的金主的需求,这类客户的需求基本被国际前三的UPS厂家垄断,而军队等保密要求的高的、国内一线公司和二线城市的很多客户,基本上就是易事特、科华恒盛、科士达、华为和英威腾的天下,三线四线市场,很多被佛山不知名的小厂所垄断。如果客户更屌丝一些,干脆不上在线式的UPS,这个市场又被一批不知名的EPS厂家所蚕食,而在这些EPS厂家里面,又分为高中低等。从商业模式来分,有的厂家做品牌,有的厂家专业做ODM和OEM,或者兼而有之。

  中国电源公司的兴起,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也差不多从90年代的模仿和抄袭,做国内三线四线市场,到2000年后的进入国内一线市场,在2010年后,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电源公司在中小功率段的技术水平和规模,已经进入全球一线市场,在高压大电流的大功率市场,例如HVDC和动车的核心驱动,国产化率较高,和西门子 、ABB和施耐德等公司还有差距。

  2017电源市场前景分析:

  近年来,全球电源市场一直保持稳步的增长趋势。世界电源市场的总规模由2013的801.8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904.9亿美元。

  而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全球制造业生产地向东亚的转移,中国电源市场的规模也在持续增长。报告大厅《2016-2021年中国电源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电源市场已经达到了1924亿元的规模,同比增长率为6.1%。中国电源市场在2016-2020年将继续保持稳步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中国电源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576亿元。

2015-2020年中国电源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统计

  中国电源企业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一是珠江三角洲,主要是深圳、东莞、广州、珠海、佛山等地;二是长江三角洲,主要是上海、苏南、杭州一带;三是北京及周边地区;武汉、西安、成都等地也有一定的分布。这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最快,轻重工业均较发达,信息化建设和科技研发水平较高,为技术密集型的电源行业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便利的场所。中国电源行业已形成了高度市场化的状态,生产电源产品的厂商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且企业规模普遍差别很大。

中国电源企业细分领域分布情况

  作为服务于各个领域的基础行业,电源行业的发展受下游拉动的影响很大,如果下游行业的政策利好发展迅猛,电源行业会得到相应的快速拉动。随着中国通信网络设施的建设升级,中国航空、航天及军工产业的投入持续加大,高速铁路建设的速度加快,及“十三五”期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力发展,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电源市场仍然将继续增长。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电源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