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顾名思义是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该型无人飞机由飞行平台(固定翼、单旋翼、多旋翼)、GPS飞控、喷洒机构三部分组成,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来实现喷洒作业,可以喷洒药剂、种子、粉剂等。
在老龄化和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不断外流,必然造成农业劳动力短缺及成本的上升,这些都为“无人机替人”创造了机会。
从农机工业协会数据看,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在2015年已经达到63%,但当前植保环节的农机化水平仅有35%。
此外,农村劳动力的日益短缺,也在倒逼植保机械向更高效率、更安全、更舒适的方向发展。但面对植保产品的巨大需求,其保有量却严重不足,尤其是大型高效植保机械保有量更是捉襟见肘。2015年国内农业植保机械仍是以手动和半手动的小型机器为主,其中手动喷药机、背负式喷药加起来仍占国内植保机械总量的98%;而近几年声名鹊起的植保无人机每年也只有约1000多台销量,作业量只有约1200万亩次,仅占需防治面积的0.13%;而大型的自走式的植保设备,虽然作业效率高,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但当前仍处于市场推广期和用户培育期,很难对整体机械化水平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另一方面,植保机械使用频率高,机手的作业收益更有保障。企业研究报告显示,仅单纯的喷药作业,在南方地区的喷药机一年平均使用5 次,如果加上水肥一体化施用,一个机械一年最多使用11次。因此,购买大型高效植保产品的机手一年的收益更高,更容易收回成本,这对植保产品的推广无疑是最大的优势。
2016-2021年农林植保无人机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表明,随着我国农业的飞速发展,高效、智能化的植保无人机逐渐取代传统农耕模式。而一些无人机企业也抓住此次商机,纷纷进军植保无人机领域,并介入飞行操作员培训领域,围绕着农用植保的市场竞争逐步变热。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截至2016年6月5日,我国生产专业级无人机的公司有300多家,其中有200多家是植保无人机生产厂家,生产各类植保无人机共178个品种,比例超过60%。
农业植保无人机一般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燃油式直升机,另一种是以电力为能源的多旋翼飞行器。两者可以互为替代品,其性价比应基本相同。与传统植保作业相比,植保无人机拥有农药利用率高、施药安全、喷洒效率高等特点。据测算,全国一年用于农药喷洒的服务费高达上千亿元。植保无人机拥有着可观的发展前景,植保无人机的有效应用势必会为农民的发家致富架起一座新的桥梁,未来的植保无人机将会撬动整个农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