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众筹市场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电商巨头的进入丰富了众筹平台的模式,提高了众筹的知名度,有利于培育市场和做大市场蛋糕,电商巨头良好的信誉保障,也能降低投资者的心理抵触。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电商平台巨大的流量优势给其他众筹平台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倘若其他众筹平台无法尽早树立优势,众筹就可能完全沦为电商平台的游戏。
在国内众筹行业兴起之前,一些PE、VC机构就开始考虑自身组织、业务的互联网化问题。目前部分传统投资机构已经开始借助众筹实现互联网转型。
众筹被归为“互联网金融”,那么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以产品众筹为例,虽然大部分价位较低,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为主,但由于这类众筹门槛较低、同质化较高,消费者在预购一款新品后会遭遇厂商延迟交货、山寨产品以及货不对板等问题,除此之外,售后服务、维权等问题也较难保证。
金融、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股权众筹市场,并不意味着行业竞争的加剧。该行业仍处于培育期,属于蓝海市场,大部分独立平台的首要任务仍是扩大项目和投资人来源。
相关法规、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完善将规范股权众筹平台的权利和义务,避免无序竞争,提升行业的整体稳健度,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
2016年,各类众筹平台在自身产品方面的创新不会停歇,更多新颖的众筹形式将继续被发掘、创造出来,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众筹文化。
2015年股权众筹的监管思路逐步明确,《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把股权众筹定义为“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公开小额股权融资的活动”,鼓励“发挥股权众筹融资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机组成部分的作用,更好服务创新创业企业”。
2016年,证券法有望修订,如果草案中“证券经营机构或者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认可的其他机构以互联网等众筹方式公开发行证券”的建议能够落实,将为公募股权众筹在国内的发展预留创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