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2012年国内的中小鞋企,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不论是实体门店还是网上电商,各种打折促销活动不绝于耳,有的企业更是拿出血拼价格战的“气魄”,但是还是难以抵挡销售额的整体下滑。一些企业也在积极探寻转型升级之路,但似乎总是不得其门而入。
从宏观形势看,2012年中国制鞋业的内部环境并不差,“十二五”规划的许多细则陆续出台,本应带来中国经济的新一轮上升,只是在外部环境持续恶化的背景下,这一系列利好政策并没有带来非常显著的效果。
除了客观的经济形势,国内许多中小鞋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并不平坦,一些出口鞋企科技研发投入不够,出口的鞋科技含量较低,很容易给进口国造成低价倾销的印象。而且在外贸和内销的市场上,一些中小鞋企无序竞争,盲目打价格战。康奈集团国际贸易部总经理缪仁赞指出,在国外市场,一些中国企业互相杀价,一双鞋一旦有人报出具体价位,很快会有更低的价格出现,这无形中把中国的产品压成低档货,授人以柄。
此外,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很多中小鞋企没有制定出有效的国际营销战略,中国鞋出口走的还是产品出口的路线,而没有实现品质和品牌的出口。这也是为什么一双耐克鞋动辄卖到一两千元,购买者还趋之若鹜,一双不知名的国产运动鞋打着低价促销的牌子还鲜有人问津的真正原因。
业内人士指出,品牌的核心价值观十分重要。鞋企在特别时期应该更加注重产品设计和研发等内功的修炼,并反思在以往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品牌的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转变思路,做小做细,在运动鞋、休闲鞋等细分市场走出差异化道路。进一步在原有渠道通路下,开发出更多产品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