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5年6月,我国4G基站总数突破870万个,用户渗透率稳定在93%以上。作为全球首个实现4G全地域覆盖的国家,其低时延、高带宽的技术特性正成为推动生态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4G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指出,当前全国行政村4G覆盖率已达100%,偏远地区通过700MHz频段部署实现了广域物联。在林草领域,现有4G基站为超过3.2万个基层管护站点提供基础通信保障,支撑着森林资源监测、火情预警等核心业务。工信部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林业部门通过4G网络传输的监测数据量同比增长47%,印证了其在生态治理中的关键作用。
根据最新政策要求,到2027年底将实现:①90%以上的林场驻地完成4G/5G双覆盖;②重点防火瞭望塔等战略点位网络质量提升30%以上;③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关键区域实现千兆光纤与5G专网协同部署。特别强调在20户以上聚居区推进"双千兆"升级,对人口稀少地区则侧重4G网络按需覆盖。
依托4G稳定的广域覆盖能力,防火通信系统可实现15公里半径内的终端互联。其低功耗特性支持森林资源监测设备7×24小时运行,较卫星通信降低60%运维成本。政策鼓励通过异网漫游技术优化网络资源配置,在草原牧区试点中已使基站建设密度减少35%,有效破解了生态敏感区域的基建矛盾。
针对林场驻地对外传输需求,将实施带宽动态扩容机制,保障防火指挥系统实时调度能力。旅游服务平台通过4G+边缘计算技术实现游客流量智能管控,在重点景区通行效率提升25%。智慧林业云平台已整合13类业务系统,日均处理监测数据超80万条。
随着"宽带林草"工程的深入推进,4G网络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底座作用将更加凸显。到2027年建成的覆盖体系不仅满足生态保护核心需求,更通过技术融合催生智慧巡护、生态旅游等新业态。这种以4G为根基的多网协同模式,正在重塑我国林草资源管理的新范式,预计可带动相关领域信息化投资规模突破50亿元。